从2002年开始,关于“服务器集成”的话题就越来越深受到了企业客户和系统开发商们的重视。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在y2k(千禧年问题) 过后,企业内大量的应用服务器都面临着管理困难、维护成本高涨,而且性能过于分散的麻烦,迫使各系统厂商不得不持续强化服务器与unix、windows等操作系统的集成能力。
另一方面,从客户的市场需求上也显示出,当厂商积极地从多种应用来探讨服务器的集成技术时,反而更能够吸引到企业客户的回应。这也促使开发厂商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服务器的集成技术研发中。
常规的企业内部网络中,各部门的服务器可能是各自为政,为了能够适应不同部门的需求而加装不同的操作系统。这样的布局所带来的结果是,当企业的决策者想要进入各部门访问资料时,却很有可能会出现因为资料格式的不同而无法读取的窘境。因此通过服务器集成,不但可以解决这种麻烦,还能为企业降低为了管理不同操作系统所增加的成本。
服务器集成的目的,就是希望将企业内部各自分散列管的服务器,集中到一个服务器中心统一管理,将分布式系统结合成一个有效率的管理中心。不过这并不是要让一个大型服务器主机替换所有分散的服务器,而是希望通过集成,将现有的分布式系统,结合成一个效率更高、更容易管理的系统。
然而,服务器集成的道路并不是平坦的。过去一年多来,人们对于合理分配各种工作负载的话题讨论虽然越来越趋向于火热,而且此前就已经被炒热的实体集成与基础建设集成技术,至今依旧是个热门话题,不过大家也都意识到服务器集成并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因为在一片集成的声浪中,目前仍然存在着不少难以解决的困难。这些困难主要有,是否能够得到独立软件厂商的支持?是否能够制定合理的软件价格?是否有新的退费模式?是否应当改变相关的应用设计?以及在集成环境中对于系统可用性的影响等。
所以截止到目前,服务器集成还多半是停留在同一品牌服务器之间的集成,甚至还必须是同一机种。对于广大的企业客户来说,最为理想的莫过于能够有跨平台的集成技术出现,而这似乎就必须牵扯到与操作系统本身的技术改变。
当然,企业实行服务器集成的首要目的就在于节省开支。这其中,第一个影响节省费用多寡的因素,就是企业所规划的的服务器集成形式。逻辑性集成是最简单的形式,它在初期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实体集成则有可能会节省更多的成本。合理化的集成节省效益最大,但这也是现阶段最难以实现的。另一个实行服务器集成的原因是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客户认为,有必要将服务器与windows操作系统集成。部分原因可能是微软的销售策略奏效,因为微软与vmware合作推出了能够满足企业集成需求的产品,才会吸引到这么多人的兴趣。
为顺应这种集成的风潮,以及刺激新开发的大型服务器(利润较高)的销售,开发厂商也会继续改善各家系统来强化产品的集成能力。下面,我们就针对目前各品牌的服务器,来看一下各厂商在集成技术和资源上的投入。
■惠普vpars
过去一年多来,惠普在服务器集成服务上不遗余力,并顺势推出了vpars软件。vpars软件能够将硬件分割到比一个芯片还小,支持动态重设,不过没有资源分享的功能。相信惠普会持续加强其负载管理软件的技术,预计在2003年第3季度会有新的技术发表。
■ibm i系列
ibm的动态分割首见于os400 v.5 r.1版,不过要有更强大的管理功能还得依靠v.5 r.2版本中的图像负载管理工具。其中,动态资源分配与分割管理工具也支持linux的os400 v.5 r.2。iseries的功能要比xseries和pseries系列高,不过低于zseries系列的逻辑分割。此外,iseries系列仍然需要基本的分割才能运行os400。
■ibm p系列lpars
虽然ibm称pseries系列的分割技术为“lpars”,同zseries系列的lpar一样,但pseries lpar功能之前是基本的静态分割,直到aix 5.2才开始支持动态分割。当企业现有的服务器资源无法被充分利用的时候,企业就会觉得服务器表现不佳。普遍来说,业界一般unix系统的平均使用率为10%-15%。ibm将其过去在大型主机才有的负载平衡功能,运用在aix 5l 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