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机身中的锌晶须会导致计算机故障”,这是目前计算机业界的热门话题。锌晶须是一种直径仅2μm左右的须状锌结晶,在镀锌材料表面自然生长,经过数年至10几年后其长度可达数mm。当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晶须折断并随着空调进入计算机内部时,会使印刷电路板的端子之间发生短路现象。
在计算机房中存在这种大量的镀锌材料,计算机房的地板、支撑地板的支柱以及大梁一般都做过镀锌处理。这些都是锌晶须产生的温床。
需要注意电镀锌
虽然并非众所周知,但同样是镀锌,有的易产生锌晶须,有的则不易产生锌晶须。容易产生锌晶须的是做了电镀锌处理的材料。而熔化镀锌处理的材料则不易产生晶须。
电镀锌之所以容易产生晶须,一般认为其原因在于在接近室温条件下会出现镀膜再结晶现象。由于再结晶的出现,镀锌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小晶粒就会逐渐结合,同时其内部应力也会逐渐增大。然后会向镀膜外推出锌晶须,据称这就是晶须产生的原因。而熔化镀锌则是将需要镀锌的金属浸入熔化槽中。此时,由于附着的锌粒子较大,因此就难以产生再结晶现象,从而可以抑制内部应力。
不过,同样是电镀锌,有时也会阻止晶须的产生(图1、图2)。通过对镀锌过程进行处理,可以防止内部应力过大。反过来,熔化镀锌是否让人放心,也不尽其然。这是因为有的时候作为精加工会对进行熔化镀锌处理的钢板进行电镀处理,此时就容易产生锌晶须。据悉“从美国进口的熔化镀锌钢板就产生过锌晶须”(某电镀业者)。除此之外,如果对熔化镀锌的钢板进行加工,在加工后就会产生残余应力(residual stress)。而这种应力作为诱因,在应力发生位置就可能产生锌晶须。
图1:日本sambix公司(福岛县)正在进行可抑制锌晶须的电镀处理
图2:将被镀物浸入为防止晶须的镀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