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浪潮,企业对信息化需求的程度越来越高,可面对各种各样的erp软件,他们却无法科学的选择,甚至有的企业出现“换了高层领导,接着就换erp软件”的现象。本文对erp选型评估要素作详细叙述,希望能给客户提供帮助。
erp选型是针对自身企业,选择最为适用、最为经济的erp软件,而不是广泛的针对各家的erp软件的产品进行优劣评估,被选中的软件并不一定是同行业最优的,未被选上的也未必是最差的,但如果评价方法适当,被选中的软件应是对本企业最优的。
一、 erp软件选型的基本原则
(1)信息集成原则:各模块之间的信息应有高度的集成,做到数据的统一管理;软件设计时要有预留接口和字段,以备企业将来之用。
(2)最终衡量标准原则:衡量erp选型工作质量好坏的最终标准是看erp在企业的推广应用中能否取得成功。成功是各项工作因素的综合表现,因此,凡是与选型相关的因素都要尽可能考虑进去。
(3)功能与技术并重原则:功能完善、技术先进的软件是不多的,技术过于先进企业的软件,企业不见得用的好,要准确的把握二者的结合点。
(4)注重将来需求原则:软件的选择要有一定的时间长度,在此期间内,无需过多更新也可以满足将来企业扩张、技术复杂化的需求。
(5)恰当的评价方法原则:选型涉及较多因素,须在充分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这些意见加以统计处理,综合评价,确保评价结论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6)易操作性原则:设计优秀的软件,应该操作简单、界面清晰、易于理解和接受。
(7)模块的相对独立程度:软件的设计不一定追求大而全,最好有一些相对独立的子模块,供企业选择使用。
二、 erp软件选型的分目标确定
(1)功能与技术:这两个目标缺一不可。技术过低的软件是没有生命力的,但过高对中小企业不适用;功能太少不行,过多功能闲置又易造成成本过高。
(2)软件服务:软件购买后,有两种服务:一是购买签约后的实施服务,二是软件供应商的售后合作态度。
(3)性价比:是软件实施成功与否的直观度量手段,性价比(产出/投入)越大,说明软件实施后带来的效益越高,反之,比值越小,效益越低。
三、 erp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
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评价方法的简便易行,本评价指标共有5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构造成如下体系:
(1)生产类型满足程度(u11):指软件对离散型、连续型、阶段连续型和混合型等生产类型满足的程度。
(2)批量品种满足程度(u12):指软件对流水、大批量、多品种小批量、定制产品等不同要求的满足程度。
(3)软件规范化程度(u13):指软件是否通过财政管理部门审查认可,成本核算方法是否适合我国企业不同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