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拍照的朋友一定遇到过这种情况,在黑暗的环境中开闪光灯拍摄时,照片上会出现一块或几块“白斑”,像被水渍过了一样。其实这不是“白斑”,而是“灰斑”:在黑暗的环境中使用闪光灯拍摄时,漂浮在空气中的灰尘颗粒被照亮后,会将光线反射回相机当中,形成一些斑点状的图像,这就是灰斑的成因。环境越黑暗,这些灰尘的反光就越明显,特别是普通的家用型数码相机体积较小,闪光灯与镜头的距离较近,因此更容易出现这种现象。
除了红眼问题,使用闪光灯还会带来另一个恼人的问题:当你拍了一张漂亮mm的照片后,却发现照出的mm眼睛是红色的,原本风情万种的美女因为一双“红眼”而大为失色,那么这种“红眼”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这是因为在黑暗的环境中,人的瞳孔会自动放大,当使用闪光灯时,光线会穿过放大的瞳孔直射在视网膜密密麻麻毛细血管上再反射回相机,这样,人的瞳孔处就会呈现出两个大红点,这就是“红眼”的形成原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很多数码相机中设置了一项“红眼减弱”功能,其原理是:在闪光拍摄之前先用较弱的光线“预闪”一下,人的瞳孔受刺激后会迅速缩小,这时再闪光拍摄,“红眼”面积就会减小很多——尽管这种方式也不能完全消除红眼,但对普通的家庭用户来说已经足够了。当然,通过“预闪”方式固然可以减弱红眼,但也会在拍摄前惊扰拍摄对象,有时会失去抓拍的机会,因此大多相机会将“红眼减弱”功能设为可以“打开”或“关闭”选项,大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选择。
其实不论是“红眼”还是“灰斑”,根源都在于使用了闪光灯。在没有数码相机时,大家用的多是傻瓜胶片相机,这些问题也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解决。而现在大家使用数码相机时,就可以通过提高感光度(iso设定)来减少闪光灯的使用,这样不仅能防止灰斑和红眼的产生,还能节省电力,延长相机待电时间。2006年以来,高感光度化已经成为家用型数码相机的大趋势,例如索尼今年秋季推出的新款数码相机dsc-n2,其感光度高达iso 1600,在很多环境中可以替代闪光灯的作用。当然,您也可以使用三脚架或直接选择带有“光学防抖”功能的数码相机(如索尼t10、t50等),这些方法都可以减少使用闪光灯,从而在根本上遏制红眼和灰斑现象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