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水(油)管道入口旋涡切割的实验分析

  摘 要:供水(油)设备入口形成的旋涡,影响了流动状态,并直接影响流量,使输水(油)效率下降。为此设计出一组整流器,旨在消减旋涡的影响,并进行了实验。试验结果表明,本方法既可疏理流态,且可在实验的雷诺数范围内提高流量,初步达到预期目的。

关键词:整流器;旋涡;流量;雷诺数

0 引言

  电厂、水厂及输油工地的输水(油)设备若采用重力流输送,在水流入口处都会产生旋涡。以“漏斗型”的输水管道入口为例(见图1),当水从管道中心流入管道口c时,入口处c周围的水汇集到入口处中心,速度为vr,以补充因水流而形成的空隙。由于地球的自转ω,在旋转坐标系中,有了相对速度vr,使水流产生哥氏加速度,形成了在北半球为顺时针方向的旋涡运动(南半球为逆时针方向)。旋涡运动的结果是:①渗入的空气,在管道某低压处析出并积累到一定数量,使管道不能满管运行[1]。自来水公司在管道中设置放气阀就是一例。②加大了紊流度,增大了沿程损失,从而降低了流量。笔者了解到,一些自来水公司为提高流量想了许多办法,但收效甚微。针对现存的问题,笔者做了初步的探索性实验,达到了提高流量的目的。

1 旋涡的产生

  现以图1的漏斗型入水口为例,当水进入管道口时,周围的水向中心处流入,以补充原来的空隙,从上方沿轴ab往下看,可看到一个类似点潭的流动,与牵连运动合成就产生一哥氏加速度群(见图2),即:

(1)

  速度方向由右手定则确定。各点的集合形成了一个顺时针方向的旋涡(从a点向下俯视)。根据毕奥——沙伐定律,越靠近旋涡中心,其速度越高,静压也就越低,从而渗入的空气越多。在水管某标高较大的地方,由于管中静压降低,这些溶入水中的空气形成饱和气析出,且累积在管中,使水不能满管流动,从而降低流量。另一方面,旋涡使水流在管中不是直线行进,而是以螺旋线方向为主的流动,无形中延长了行程(即比实际管道的长度还要长),增加了沿程损失。换句话说,当初尼古拉兹在做实验时是没有加整流器的,实验中水流的行程事实上要比实际管道长。加了整流器后,削弱了螺旋线的旋转度,也无形中减少了水流的实际行程,因而比原来减少了沿程损失。

2 试验装置简介

试验装置及管道布置如图3所示,整个试验装置的材料均为透明的有机玻璃,管道内径d=30.3mm,上游水箱分别设置两种进水型式:(1)侧面进水的引水管;(2)底部进水的引水管。每种型式都分别设置有切割旋涡的整流器(见图4)、没有整流器、带喇叭口(见图5)以及直接进入等四种方式,并把供水管与下游水箱相连,中间装一台小水泵,让水循环,以保证供水水位不变。通过在水中加红墨水来实现流态显示,对典型断面中心点采用清华大学研制的ldv激光测速仪进行瞬时流速测量,并采用jsp—1信号处理器及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对流速测量结果进行处理和分析。整流器设有四种,分别为6、24、32、54的网格数,用字母a、b、c、d表示。图4所示为网格数为24切割旋涡的整流器。

3 试验结果

3.1 流量q测量结果

3.2 流态观察

  流态观察采用在各进水口处引入细细的红墨水,分别在各种工况中使用,肉眼即可观察到,加整流器后,流线变得平稳(录像效果更好)。至于激光测速,在下游选定的断面上进行轴向脉动速度均方

  且

现以侧面进水为例,其测量结果见表2。

  从试验结果表1、表2及流态观察可以看出,加整流器后,旋涡的效应被削弱,虽然增加了部分的局部损失,但整体综合阻力系数下降,流量增大。另外不论有没有整流器,装上喇叭口,也使流量和流态有微小的改善。

4 讨论

由本实验结果看出,为克服旋涡影响,想方设法增加流量的目标,从理论上是初步达到了。当配备整流器a,其增量达5.25%~5.5%,这时的实验雷诺数范围在3.5×104至5.4×104之间。虽然实验的雷诺数偏小,实验中的流量只在每秒几升的数量级,但是同样的雷诺数,如用在石油输送,由于石油在常温下,其运动粘性系数γ=0.615,而水的运动粘性系数γ水=0.0101,前者比后者高约60倍,根据流体力学的相似律,可以确信,用在输油上,在同样的试验雷诺数范围下,可以达到每秒百升的工作流量,其初步成果5%的增量是相当可观的,这给我们展现了一幅乐观的前景。然而本试验设备还是较简陋的,为更好地了解整流器的工作原理,还须作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关怀民.关于长距离输水技术的几点设计体会[j].给水排水技术动态,1996(4):40-42.

  • 输水(油)管道入口旋涡切割的实验分析已关闭评论
    A+
发布日期:2019年07月02日  所属分类:参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