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矢量的死区预测补偿

  摘 要 本文提出一种对死区时间的预测补偿。死区效应可被视为一种空间矢量,它由两个因素决定:扇区数和相电流方向。在一个调制周期内,通过校正参考空间电压矢量,死区效应得以消除。仿真结果证明该方法是正确的。  

关键词 空间 矢量 补偿 仿真

1 引言

  随着控制芯片(如dsp)运算速度和电力电子器件(如igbt)开关频率的日益提高,在变频调速中使用空间矢量控制已非常容易。但是开关器件存在一定的导通时间和关断时间,为防止同一桥臂上的两个开关发生“直通”,必须在控制信号中设置死区。例如,用于电机控制的tms320x24x系列芯片中,就有专门的可编程死区单元[1]。然而,由于死区的作用,每一个调制周期内引起的微小畸变经积累后,必然会使逆变器的输出电流波形产生畸变,转矩产生脉动。尤其在电机低速运行时,死区效应显得更为明显。因此死区补偿是必不可少的。目前,较常见的方法是电压误差平均法。即把死区产生的电压误差平均在每一个调制周期内,然后将电压误差转化到电机模型上,最后用转化到电机模型上的电压误差去校正参考空间电压矢量。这种方法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死区效应,但会造成逆变器输出电压的相位漂移。所以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死区预测补偿方法,即把死区效应看作一种电压矢量。通过判断参考空间电压矢量在哪一扇区,从而预测电机三相电流的方向,并得出相应的死区矢量,最后校正空间电压矢量,以达到抵消死区电压矢量的目的。通过建立转差矢量控制的仿真模型,验证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  

2 死区效应分析

  三相电压型逆变器的基本构成如图1所示,与电流型逆变器相比,电压型逆变器可以提高逆变器的开关频率,有利于快速控制和抑制逆变器噪声,并且输出阻抗小,适合于交流电机调速控制。

2.1 空间矢量的基本原理

  电压空间矢量控制[2],又称磁链跟踪控制,其最终目的是在空间产生圆形磁场,从而产生恒定的电磁转矩。图2为空间电压的矢量图。

  逆变器共有8种开关空间矢量,它们将空间分为6个区域。通过式(1)将这8种开关空间矢量转化到d-q坐标,并由式(2)计算不同空间矢量的作用时间。

式中,tpwm为调制周期,t1,t2分别为矢量(100),(110)的作用时间。t0可以是(000)与(111)单独作用(即低损耗方式,又称硬件方式),也可以是两

2.2 由死区引起的电压误差

  为了防止逆变器区桥臂的上下功率开关发生直通,在上下功率开关改变状态时必须插入死区时间,即先将已开通的功率管关断,插入一定的死区延时,再开通另一个处于关断状态的功率管。下面以图1中a相桥臂为例,分析了死区引起的电压误差。

(1)电流ia>0时

  (a)下开关t2关断,上开关t1导通:死区时间td内,电流继续流过下方的二极管d2,经过导通时间ton的延迟,电流开始流过上开关t1,结果导致在td+ton时间内输出电压出现偏差。

  (b)上开关t1关断,下开关t2导通:经过toff的时间延时,流过上开关t1的电流开始流过下方二极管d2,结果在toff区间内逆变器的输出电流和参考电压之间出现偏差。

(2)电流ia<0时

  (a)下开关t2关断,上开关t1导通:经过关断时间toff延时,流过下开关t2的电流开始流向上二极管d1,结果在toff区间内,逆变器输出电压和参考电压间出现偏差。

  (b)上开关t1关断,下开关t2导通:在死区时间td内,电流继续流过上二极管d1,经过导通时间ton的延时后,电流开始流过下开关t2,其结果是逆变器在td+ton区间内出现输出电压偏差。

  图3所示为一个调制周期内,不同的相电流极性情况下所对应的触发脉冲。通常载波频率为10khz,即调制周期为100μs,死区时间一般设定为3~5μs,而igbt的导通和关断延时通常不超过1μs,故可忽略。图3(b)就是忽略了导通和关断延时。由图3不难看出,当电机低速运行时,tx(无死区的触发脉冲宽度)较小,那么死区时间td与之相对较大,死区效应更为明显,即相电流畸变和转矩脉动更加显著。

3 死区的预测补偿策略

3.1 死区矢量的概念

  既然在每一个扇区内参考空间电压矢量u*是由两种开关空间矢量和零矢量合成,那么也可以把死区效应视作一种空间矢量,即(xyz)。x,y,z=1或0。图4中ud为总的死区矢量,若不进行补偿,输出的电压矢量为u,与参考值相差δu。u*′为校正后的参考空间电压矢量,它与死区矢量正好合成u*。而死区矢量的模式与两个因素有关:(1)参考空间电压矢量所在的扇区数。(2)相电流的方向。表1为不同扇区下的死区矢量模式。

  以空间矢量的硬件实现方式为例(又称低损耗

  • 基于空间矢量的死区预测补偿已关闭评论
    A+
发布日期:2019年07月02日  所属分类:参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