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源晶振是有2个引脚的无极性元件,需要借助于时钟电路才能产生振荡信号,自身无法振荡起来。无源晶振需要用芯片内的振荡器,在datasheet上有建议的连接方法。无源晶振没有电压的问题,信号电平是可变的,也就是说是根据起振电路来决定的,同样的晶振可以适用于多种电压,可用于多种不同时钟信号电压要求的dsp,而且价格通常也较低,因此对于一般的应用如果条件许可建议用晶体,这尤其适合于产品线丰富批量大的生产者。
无源晶振相对于晶振而言其缺陷是信号质量较差,通常需要精确匹配外围电路(用于信号匹配的电容、电感、电阻等),更换不同频率的晶体时周边配置电路需要做相应的调整。使用时建议采用精度较高的石英晶体,尽可能不要采用精度低的陶瓷晶体。有源晶振有4只引脚,是一个完整的振荡器,其中除了石英晶体外,还有晶体管和阻容元件,因此体积较大。有源晶振不需要芯片的内部振荡器,信号质量好,比较稳定,而且连接方式相对简单(主要是做好电源滤波,通常使用一个电容和电感构成的pi型滤波网络,输出端用一个小阻值的电阻过滤信号即可),不需要复杂的配置电路。
相对于无源晶体,有源晶振的缺陷是其信号电平是固定的,需要选择好合适输出电平,灵活性较差,价格相对较高。对于时序要求敏感的应用,还是有源的晶振好,因为可以选用比较精密的晶振,甚至是高档的温度补偿晶振。有些dsp内部没有起振电路,只能使用有源的晶振,如ti的6000系列等。有源晶振相比于无源晶体通常体积较大,但现在许多有源晶振是表贴的,体积和晶体相当,有的甚至比许多晶体还要小。
晶振型号众多,而且每一种型号的引脚定义都有所不同,接法也不同。通常:有个点标记的为1脚,按逆时针(管脚向下,即顶视)分别为2、3、4。通常的用法:一脚悬空,二脚接地,三脚接输出,四脚接电压。方形有源晶振引脚分布
1、正方的,使用dip-8封装,打点的是1脚。
1-nc; 4-gnd; 5-output; 8-vcc
2、长方的,使用dip-14封装,打点的是1脚。
1-nc; 7-gnd; 8-output; 14-vcc
1、电源有两种,一种是ttl,只能用5v,一种是hc的,可以3.3v/5v
2、有些封装边沿有一个是尖角,三个圆角。尖角的是一脚,和打点一致。
石英晶体封装类型:49/u,49/t,um-5,49/s,尺寸:5x7mm,6x3.5mm,5x3.2mm,4x2.5mm
贴片晶振(osc)尺寸:smd(3.2×5,6x3.5,5x7,3.2×5,6x3.5,5x7) .
全尺寸、半尺寸晶振:49/u、49/t、49/s、49/smd、50/u/0/t、um-1、um-5.
圆柱形晶振尺寸:1.5ⅹ5、2ⅹ6、3ⅹ8、3ⅹ9、3ⅹ10 .
无源晶振与有源晶振的英文名称不同,无源晶振为crystal(晶体),而有源晶振则叫做oscillator(振荡器)。
来源:玩转电子技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