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制板表面阻焊层关键工艺过程分析
印制电路板的阻焊膜是一个永久性的保护层,它不仅在功能上具有防焊、保护、提高绝缘电阻等作用,而且对电路板的外观质量也有很大影响。早期阻焊膜印刷是先使用阻焊底片制作网版图形,再印刷UV光固化型阻焊油墨。每次印刷后,由于丝网变形、定位不准等原因造成焊盘上残留多余的阻焊膜,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刮除,消耗大量的人力与时间。液态感光阻焊油墨不需要制作网版图形,采用空网印刷,接触式曝光。这种工艺对位精度高、阻焊膜附着力强、耐焊性好、生产效率高,现已逐渐代替光固型油墨。
1、工艺流程
制阻焊膜底片→冲底片定位孔→清洗印制电路板→配制油墨→双面印刷→预烘→曝光→显影→热固
2、关键工艺过程分析
(1)预烘
预烘的目的是为了蒸发油墨中所含的溶剂,使阻焊膜成为不粘的状态。针对油墨的不同,其预烘的温度、时间各不相同。预烘温度过高,或干燥时间过长,会导致显影不良,降低解像度;预烘时间过短,或温度过低,在曝光时会粘连底片,在显影时,阻焊膜会受到碳酸钠溶液的侵蚀,引起表面失去光泽或阻焊膜膨胀脱落。
(2)曝光
曝光是整个工艺过程的关键。对于阳图片,曝光过度时,由于光的散射,图形或线条边缘的阻焊膜与光反应(主要是阻焊膜中含有的感光性聚合物与光反应),生成残膜,而使解像度降低,造成显影出的图形变小,线条变细;若曝光
不足时,结果与上述情况相反,显影出的图形变大,线条变粗。这种情况通过测试可以反映出:曝光时间长的,测出的线宽是负公差;曝光时间短的,测出的线宽是正公差。在实际工艺过程中,可选用“光能量积分仪”来测定最佳曝光时间。
(3)油墨粘度调节
液态感光阻焊油墨的粘度主要是通过硬化剂与主剂的配比以及稀释剂添加量来控制。如果硬化剂的加入量不够,可能会产生油墨特性的不平衡。硬化剂混合后,在常温下会进行反应,其粘度变化如下。
30min以内:油墨主剂和硬化剂还没有充分融合,流动性不够,印刷时会堵塞丝网。
30min~10h:油墨主剂和硬化剂已充分融合,流动性适当。
10h以后:油墨本身各材料间的反应一直主动进行,结果造成流动性变大,不好印刷,硬化剂混合后的时间越长,树脂和硬化剂的反应也越充分,随之油墨光泽也变好。为使油墨光泽均匀、印刷性好,最好在硬化剂混合后放置30min开始印刷。
如果稀释剂加入过多,会影响油墨的耐热性及硬化性。总之,液态感光阻焊油墨的粘度调节十分重要:粘度过稠,网印困难。网版易粘网;粘度过稀,油墨中的易挥发溶剂量较多,给预固化带来困难。
油墨的粘度采用旋转式粘度计测量。在生产中,还要根据不同的油墨及溶剂,具体调整粘度的最佳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