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手势拍照指纹可能被盗 如何防止生物识别的隐患?

近日有日本媒体报道,日本国立信息学研究所教授提醒广大网友,拍照时摆V字手势,很有可能会被盗取指纹。看到这个消息后,拍照尤其喜欢比剪刀手的小编吓的差点跌倒。公安部第一研究所证件技术事业部博士尹德森也表示,指纹本就是外在的特征,平常非常容易遗留下来,获取的手段也很简单,如果能将体现纹线通过技术手段对图像进行处理,从而将指纹信息提取出来。

针对这种情况,日本国立信息学研究所开发出一种防止从照片中盗取指纹的新技术:一种使用白色氧化钛制作的有着特殊花纹的透明薄膜,可贴在手指上防止指纹被盗,而使用这种薄膜并不影响本人进行正常的指纹认证。

生物识别技术成新潮

目前,生物识别技术的研究被炒得火热,越来越多的认证方式都用到了生物识别技术。例如,国内的门禁系统之前以卡类设备为主,但是这些设备都需要近距离实施,当卡丢失就无计可施。作为生物识别中应用较早的指纹识别门禁应运而生,目前越来越多的门禁控制中生物识别的应用除了指纹识别,还有人脸识别、静脉识别、虹膜识别等等。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技术和智能终端的发展,移动支付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面对移动支付的兴起与信息安全问题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生物识别支付成为继密码之后移动支付安全保障的一项新选择。2016年从马云在德国汉诺威展会上为嘉宾从淘宝网购买了1948年汉诺威纪念邮票开始支付宝移动客户端正式启用人脸登录功能。根据官方介绍,该支付认证技术由蚂蚁金服与旷视Face++合作研发。据了解,Face++人脸识别技术可以达到99.5%准确率,高于人眼97.52%的准确率。用户无需再输入繁琐的密码,只需对着手机镜头眨眨眼、转转头便可轻松完成登录。过去只能在科幻大片中出现的场景,已悄然融入了现实生活。

2016年9月,杭州G20期间杭州市安保等级升级。在酒店登记入住住客不仅要进行身份证识别,还需通过指纹验证或人脸认证才可入住。

生物识别安全性成隐患

“摆V字手势拍照很危险?专家:指纹信息可能被盗”的消息在网上一出,吃瓜群众不淡定了,称以后拍照要给手指打码、磨皮。现如今生物识别确实是传统密码解锁之外的另一蹊径。随着这些变化,各种各样的安全与隐私问题被摆在了台面上。生物识别技术很微妙,因为生物特征识别与其他识别方式不同,天生就是公开的。“你的耳朵长什么样子,看到你就知道了,而且完全可以从远处就给你照一张高清照片。而指纹,一起喝一杯,你的指纹就留在玻璃杯上了。”要取得一个人的生物特征,真的太容易了。黑掉或者追踪你,都是分分钟的事。生物特征足够唯一,获取一个人的生物特征却也足够容易,由此看来,生物识别支付不仅会有财产损失的隐患,更大的问题是造成隐私泄露,进而人身安全也有可能受到威胁。除此之外,信息安全也是不可忽视的。

如何防止生物识别的隐患

目前生物识别越来越多的应用在考勤、身份验证、移动支付、门禁识别等方面。而各种生物识别技术的特点,使不同类别的识别技术可以在不同领域中大显身手。生物识别技术的快速发展也让人们开始注意到了一个重点问题,就是人的生物特征信息如何避免被盗用、被复制的问题。人的生物特征由于暴露在外、开放性高而导致的被窃取问题频发。例如,手指不经意触摸过的地方就会留下完整的指纹信息;人脸作为社会性标志,被复制的风险也很高。

现在,越来越多的组织都在建立员工的生物特征数据库,以方便识别他们的身份。但是,这样的数据库会将员工置于非常危险的境地,因为这些数据库有被黑客窃取的风险。所以公司应该注重保护员工的生物特征隐私,毕竟在生物数据失窃后,它会造成永久性的危害。在密码数据失窃后,你可以更改你的密码,但是你却无法更改你的指纹等生物信息。所以人们更需要做的是有意识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密码”。作为生物识别产品生产厂家也要在如何鉴别活体指纹等预防措施方面有所应对。

总结: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在用生物识别当重要识别手段时应采取多种生物识别技术组合,提高安全系数。毕竟希望新的技术能够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安全性是最重要的。

  • V手势拍照指纹可能被盗 如何防止生物识别的隐患?已关闭评论
    A+
发布日期:2019年07月14日  所属分类:电子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