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锂离子电池市场调研报告
进入21世纪后,便携电子设备市场呈现爆发式的增长。手机在2002年销量为4.35亿部,2004年的销量达到6.6亿部,预计2005年达到7.2亿部。笔记本电脑在2002年销量为2930万台,2004年达到4150万台,2005年可望超过6000万台。2004年MP3的销售数量为2000万台,而到2005年全球MP3的销售量为3000万台,增长率为50%;2006年的销售数量将增长至4,5
00万台。便携电子设备市场的规模出现了近百倍的扩展,而所有的便携电子设备都需要电池,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几乎是100%采用锂电池。而MP3为了追求小体积,也是大量使用锂电池。
中国锂电池行业也以此为契机呈现了爆发性增长,中国锂电池行业依靠中国强大的成本竞争力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中国锂电风暴。以深圳比克、比亚迪、力神为代表的民族骨干企业纷纷走出国门,为国家赢得荣誉,为自己带来财富。
(一)、 众所周知,锂离子电池从1992 年由索尼公司商业化开始,世界的锂离子电池产业基本由日本人独霸天下,在2000
年以前,日本的电池产量占到世界的95%以上。但是日本企业严重依赖高成本的全自动生产线,而中国企业以革新的自动加手工的低成本生产线发起对日本企业的挑战,中国诸如以比亚迪、比克为代表的企业和韩国三星SDI的迅速崛起,
日本厂家被彻底打垮,龙头老大三洋巨亏超过1200亿日元,三洋被认为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东芝则卖掉了锂电池事业部,这也是东芝成立150年以来第一次卖掉整个事业部。索尼则转向高利润的锂聚合物电池。
我国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广东、山东、江苏、浙江、天津等地,广东约占据了总生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多集中在深圳、东莞、中山等地,深圳地区锂离子电池厂家的产量占了广东省的50%强。而且这些生产企业以三资企业为主,国有企业与集体企业在行业总体中占很小的比例。此外,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集中度比较高,前三大包括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比克电池有限公司、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占据了50%以上的市场。
不过,相比于韩国和日本,中国企业伴随着企业自身尖端技术的突破、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张,成本优势逐渐成为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像以深圳比克为先锋代表的锂电池制造企业,已经跨入了世界最大规模的电池制造企业行列,其产品成为了全球移动通信产品巨头MOTOROLA、NOKIA、三星电子等企业的首选。
随着以比亚迪、比克、邦凯、力神等为代表的一批国产锂离子电池制造商的快速成长和崛起,中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2002年销售8.62亿只,增长51%,销售额28.18
亿美元,增长18%;2003年销售量为12.55亿只,增长45%,销售额36.34
亿美元,增长29%,而电池制造行业2004年累计产值635亿多元,产销率达到96.35%,市场需求强劲,锂离子电池以年均30%以上的增长速度发展。
(二)、我国已成为电池行业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近年来,我国电池应用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60年代的手电筒到70年代的半导体收音机,从80年代的小家电到90年代的通信和电脑,已经迅速扩展到21世纪的电力、交通等新能源领域,成为高科技产业之一,其应用及市场前景十分看好。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提供的资料,中国内地的电池年均产量达190亿只,已成为世界顶级电池制造国,该行业年均产值超过40亿美元。
锂离子电池的市场,随着镉镍电池市场的逐渐萎缩,手机、数码相机和游戏机对电池的需求,以及3G移动电话服务推出,再加上手提电脑、数码相机及其他个人数码电子设备日渐普及,在未来几年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其市场潜力将更庞大。
我国移动通信业的高速增长有目共睹,尤其是手机市场的爆炸式增长,使得以锂离子电池为主流的手机电池越来越多地受到业内各方的普遍关注。据统计,以平均一部手机配备1.8只电池计算,2003年底手机用户就需要4.5亿只电池,2005年需要5.76亿只电池,其对应的产值分别为136.12亿元、174.24亿元。手机电池是消耗品,其保用循环寿命300至500次,比手机使用寿命短许多。此外,全球每年新生产的手机数量大约在6亿部,需要的手机电池至少也要6亿只,年销售额就可以达到200多亿元。因此,手机电池的市场不但是巨大的而且既长期又稳定,极具持久力和潜在力。
锂离子电池应用在笔记本电脑中也有很大的市场前景。2004年世界锂离子电池需求量达到60.3亿美元,笔记本电脑电池需求量达12亿美元。预计未来几年每年全球笔记本电脑电池需求量在9000-12000万块之间,年均增长15%。另据预测,2005年北京对此电池的需求就有70万块,未来四年,国内年均需求将达1500万块以上。目前笔记本电脑锂离子电池的零售价格在800元左右,远高于手机电池,市场被国际巨头垄断,国内尚无该领域的领导者,处于刚起步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