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在停牌三个月后,合肥三洋重新复牌。这次,它的背后有了来自美国的新东家。
随着日本三洋的退出,曾经在中国市场遭遇本土化问题而失败的美国白电巨头惠而浦抛出34亿元,将一举成为合肥三洋持股51%的控股股东。显然,惠而浦意图期望通过控股合肥三洋,再次重返中国市场。
惠而浦自1994年起已经进入中国市场将近二十年。但是,这二十年,惠而浦无论是在其擅长的冰洗,还是微波炉、空调等领域都遭遇到了本土化失败导致的滑铁卢。惠而浦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与资本紧密结合。但这种结合以往都以失败告终。
1995年,惠而浦首次选择与当时著名的北京雪花冰箱成立合资公司。然而这个当初注册资金为2900万美元的合资公司在次年便累计亏损接近9000万。这家合资公司最终被惠而浦以2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雪花。
同年,惠而浦还与上海水仙合资发展洗衣机业务。然而这个总投资7500万美元的合资公司也一路亏损,导致惠而浦在2002年以900万美元的代价收购了中方手中的20%股份,以终结这桩痛苦的“婚姻”。此外,惠而浦在中国的空调和微波炉业务也同样遭遇滑铁卢。
惠而浦在中国的本土化失败经历,并没有阻止其寻找下一个合作伙伴。而其在惠而浦中国之上,新成立的全资子公司惠而浦亚洲显然也体现出惠而浦对亚洲市场特别是中国市场的重视。
与合肥三洋的合作,无疑承载着惠而浦重返中国与合肥三洋重振白电行业地位的希望。
惠而浦北亚区表示,这项投资展现了惠而浦对中国市场潜力以及合肥三洋的信心。合肥三洋表示:惠而浦是推动合肥三洋进一步发展的最合适的合作伙伴,这项投资将有助于确保公司在中国家电市场的领先地位。
在海尔、美的这些千亿规模的国产白电巨头面前,这桩合作是否能够完成合肥三洋与惠而浦的共同期望,依旧存在许多变数。
1927年,上海街头悄然增加了一种饮料——“蝌蝌啃蜡”。
名字还不是这种饮料最古怪的地方。它棕褐色的液体、甜中带苦的味道,以及打开瓶盖后充盈的气泡,让不少人感觉到既好奇又有趣。古怪的味道,加上古怪的名字,这种饮料的销售情况自然很差。
在第二年,这家饮料公司公开登报,用350英镑的奖金悬赏征求译名。最终,身在英国的一位上海教授蒋彝击败了所有对手,拿走了奖金。而这家饮料公司也获得了迄今为止被广告界公认为翻译得最好的品牌名——可口可乐。它不但保持了英文的音译,还比英文更有寓意。更关键的一点是,无论书面还是口头,都易于传诵。
这是可口可乐步入中国市场的第一步。然而,在22年后,随着美国大使馆撤离,可口可乐也撤出了中国大陆市场。自此之后的30年内,大陆市场上再没出现过这种喝起来有点像中药的饮料。
1979年,在中美建交之后的第三个星期,第一批可口可乐产品从香港经广州运到了北京。可口可乐再度返回了中国大陆市场。如今,可口可乐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同时也见证了中国融入世界的过程。
作为大众旗下的品牌,斯柯达早已被人熟知,但是你知道它曾是捷克的汽车品牌吗?
2005年12月8日,上汽股份、大众汽车、上海大众和“斯柯达”(skoda)汽车签署了关于建立上海大众和“斯柯达”战略合作关系的联合声明,该品牌正式落户上海大众。上海大众已经为斯柯达在中国市场登陆的车型排定了时间表。这在汽车界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但有人却产生了疑问,斯柯达为什么要重返中国市场?
提起斯柯达,中国消费者并不陌生,上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由捷克生产的大约1万多部斯柯达小轿车通过第三国以易货贸易的形式进入了中国市场,这些小轿车大部分被北京的消费者买走,少量流向华北、东北地区。
在当时国内家用轿车刚刚兴起,老桑、捷达、夏利不仅售价高,而且独占鳌头的情况下,这批售价相对便宜的进口轿车自然受到追捧,而且实事求是的评价,搭乘捷克历史悠久的机械制造技术,斯柯达汽车的质量的确不错。可是,由于这批轿车不是从生产国直接进口,量又很小,斯柯达没有在国内建立售后服务体系,只是由进口者和维修个体自行进口零部件承担了售后服务,事隔几年后,随着汽车使用年限增加,消费者得不到良好的服务,逐渐迁怒于品牌,如果说斯柯达当初给中国消费者留下的第一印象并不佳,原因就在于此。所以,有人产生斯柯达为什么要重返中国市场的疑问也就不奇怪了。
斯柯达加入了大众集团后,借助大众的技术、管理、人才等多方面支持,重塑高品质和个性化的品牌形象,产品质量和市场推广方面得到长足进步。最终成为了今天我们熟知的斯柯达了。惠而普你听过吗?它可是美国白电巨头!如果你没听过,并没有什么,它曾经在中国混的确实不太好。最近,惠而浦通过控股合肥三洋,意图重返中国市场。中国市场确实是块大蛋糕,很多外企去了又回。http://xyc111.51d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