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企业家关键词

关键词:跨界

人物: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

影响力:★★★★

2013年8月,亚马逊(amazon)创始人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出资2.5亿美元以个人名义买下了华盛顿哥伦比亚区规模最大、创刊最久的《华盛顿邮报》,成了美国新闻业的新玩家。

这个被誉为“下一个乔布斯”的天才总是拥有一些让人不可预测的想法,曾经起步于网上书店零售商的亚马逊现在的触角已经或将涉足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和影视创作等等。如今价值超过1200亿美元的亚马逊足以反映作为公司唯一创始人、标志性人物和最大股东的贝佐斯的个性。

在贝佐斯的事业范围内,内容生产和售卖是一条贯穿始终的核心路线,就像亚马逊对开拓平板电脑市场采用的商业模式一样,2013年继续改进升级的kindle业务并不是想通过销售硬件来获取盈利,只是通过硬件销售为出售数字内容打下基础。

通过亚马逊已经或将要抢占的客户“桌面”可以订阅新闻内容,而新闻的订阅也可以与亚马逊的其他产品走到一起,哪怕只是简单地作为广告主的亚马逊需要媒介进行推广就有很多想象的合作空间。

借助享有盛名的传统媒体,贝佐斯也更容易吸引那些能真正生产高质量内容的作者,从而为亚马逊所需要的强大的内容供给奠定来源。

对于跨界协调,贝佐斯是再擅长不过的了。相信也有更多的人期盼看到,没有多少经验的贝佐斯将如何变革《华盛顿邮报》,为传统媒体摸索出一条新的成功的商业模式。

关键词:私有化

人物:迈克尔·戴尔

 

影响力:★★★★

从宣布私有化开始,在经历八个月的艰险历程后,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制造商戴尔公司终于在2013年9月通过了250亿美元收购交易私有化方案,于10月29日在纳斯达克交易所摘牌,在上市25年后重新成为一家私有公司。

“我死了也会关心这家公司,我热爱它,”迈克尔·戴尔(michael dell)这样告诉他的员工,“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是最令人兴奋的,戴尔公司没有退市前是无法做到这点的。”

尽管看上去戴尔公司的前途充满各种不确定性,但如今48岁的迈克尔·戴尔,又把私有化后的戴尔公司当作了一个全球最大的“新创企业”来领导:在市场竞争中,戴尔公司不仅要面对传统对手惠普及ibm,更需提防新生代的亚马逊。

对于私有化后公司的发展,迈克尔·戴尔清楚意识到,未来的业务不能再像10年或20年前那样依靠pc,而将进一步扩宽业务范围,企业和解决方案服务软件将是重点考虑的领域。不仅仅专注于近期,同时也在考虑云计算、移动以及大数据等众多it领域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经过四年的努力,加上斥资130亿美元对服务、软件及其他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并购后,该公司如今只有60%以上的营业收入来自个人电脑业务。尽管服务及软件领域所占份额不足1%,却成为戴尔公司重要的业务增长点,上一财季,戴尔公司的服务与软件业务收入上涨9%,营业利润更是全部来自服务部门。

“私有化的最终成败,要等到10年乃至20年之后,才能看到结果。” 戴尔表示,私有化后,摆脱了华尔街只关注季度业绩的束缚,不再受到美国证监会、分析师、投资者和媒体的轮番质疑,公司把优先考虑的指标放在现金流和增长率。

关键词:女性领导力

人物:通用汽车ceo玛丽·芭拉

影响力:★★★★

2013年,facebook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被视为是在男性统治的商业世界中,获得高位、拥有权力的女性代表。但实际上,在美国,2013年女性管理者入主高位的典范并不是桑德伯格,而是玛丽·芭拉(marry barra)。

2013年12月11日,全美汽车制造业三大巨头之一的通用汽车宣布,任命现年51岁的玛丽·芭拉为公司的新ceo。

舆论的焦点之一是,汽车行业长期以来都是商业世界中男性统治的绝对领地,一个女性管理者的形象似乎很难和巨大的机械手臂联系在一起。

接班人的任命不该是一条娱乐新闻。一番热议之后,理性的判断和评价开始脱颖而出。

通用的多位高管都给予玛丽·芭拉极高的评价。其中最突出的评价,来自于通用汽车的前任ceo 丹·安克森(dan akerson),其就表示,看到玛丽·芭拉上任的感觉如同看到自己的女儿大学毕业,并称她是他职业生涯里遇到的最有天赋的执行官之一。

而从通用汽车管理的角度而言,玛丽·芭拉上任还意味着通用汽车对自己传统的回归,即任命来自公司内部的工作人员担任最高层领导。

由于上任的时间短,目前对于玛丽·芭拉能给通用带来多大的变化还有待证实,但显然,通用此前表现意味着玛丽·芭拉将要打一场硬战。

自金融危机之后,通用一直处于飘摇之中,一方面是众所周知的金融危机所带来的一系列财力以及国内需求上的打击,另一方面,通用已经多年缺乏出色的车型来抓住新兴市场。有评论尖锐指出,通用的品牌价值也在下降。

玛丽·芭拉还面临长期男性统治下内部文化的挑战。

关键词:逆袭

人物: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和netflix创始人里德·哈斯廷斯

影响力:★★★★★

在很长的时间内,华尔街都看低特斯拉(tesla)和netflix的价值。一个屡屡被提及的原因是,特斯拉和netflix两者都处于传统行业,且都面临巨无霸对手的竞争。

2013年,特斯拉股价总计涨幅为346%,netflix则为296%。毫无疑问,这是华丽的逆袭。

特斯拉和netflix的标杆意义在于,它们是凭借互联网在传统领域逆袭的典范。特斯拉生存的方法论就是用互联网技术思维来制造电动汽车,netflix的两次重要的成功则是基于互联网时代用户数据的合理开发以及流媒体的应用。

并不是每家公司都能成为特斯拉和netflix。因为并不是每家公司都会有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和里德·哈斯廷斯(reed hastings)这样的领导者。

在公司内部,埃隆·马斯克和里德·哈斯廷斯是技术和效率的推动者。埃隆·马斯克几乎不惜一切代价的挖人砸钱给予特斯拉技术支持,埃隆·马斯克本人则亲自监控着产品的进展,特斯拉的一个创始人就因开发效率的低下被埃隆·马斯克等赶出公司。

里德·哈斯廷斯则长期驻扎在技术团队,跟踪团队的技术开发情况,公司每一次技术的升级里德·哈斯廷斯都有介入,netflix及时转向流媒体领域的一大重要原因就在于里德·哈斯廷斯长期奋战在一线,对一线的趋势保持着超常的敏感。

而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埃隆·马斯克和里德·哈斯廷斯也都长期顶着巨大的压力前行。

埃隆·马斯克面临的一大问题是,特斯拉要占领更大市场时必须要提高生产效率,这就意味着要在流水线上开展速度的竞争,而这是传统企业的强项。对于长期精工细作的特斯拉,这是一个挑战。华尔街已经有文章在鼓吹特斯拉要想发展最好是要卖给通用。

而对于netflix而言,“未来的竞争将更加凶残。”里德·哈斯廷斯说道,早先里德·哈斯廷斯所提到的装备竞赛还未过去,更为烧钱的内容时代已经到来。

关键词:隐忧

人物:雅虎ceo玛丽莎·梅耶尔

影响力:★★★

过去16个月里雅虎(yahoo)股价已经增长超过150%,颇具明星魅力的ceo玛丽莎·梅耶尔(marissa mayer)似乎正在让这个昔日的科技巨人重新充满活力。

自前年7月执掌雅虎后,梅耶尔不断改造产品,为智能和其他移动设备重新设计雅虎的在线服务,她下发的一纸“远程办公禁令”争议不绝(不过在她本人看来,这是让雅虎员工又重新“团结在一起”的重要举措),并且在她的主导之下,雅虎成了最近硅谷历史上最繁忙的收购主角。

如果与imgur的收购洽谈成功,雅虎在吸引年轻用户的征程上又迈出了一大步,在这之前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去年春季雅虎用11亿美元收购社交博客网站tumblr。梅耶尔还陆续将一批小型创业公司收入囊中,除了帮助雅虎接触到更年轻的互联网用户群体,梅耶尔主导的这些收购旨在让雅虎获得工程师人才或技术。

梅耶尔和雅虎作出的这些努力看似能够驱动投资者对它的追捧,但这些努力绝非是主要原因,因为在雅虎股价高增长的背后,其真实的核心业务状况并没有停止恶化。

2012年雅虎广告收入从2008年的72亿美元下降到49亿美元,而去年前三季度,雅虎的显示广告收入同比下跌10%,搜索广告则同比下滑9%。

投资者为何忽视雅虎核心业务的继续滑坡而对之表现出飞蛾扑火般的热情?原因恐怕就在于雅虎自1995年以来持有的中国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集团24%的股份,那些希望享受阿里上市硕果的投资人便纷纷买入雅虎股票。

瑞银集团的预测意味着,与眼下每股超过40美元的价值相比,一旦阿里上市雅虎抛售所持40%的阿里股份,届时雅虎的估值将缩水3.5倍多。

那时尽管套现的现金足够梅耶尔再为雅虎买入一大批更多的收购目标,但梅耶尔和雅虎恐怕还得费些力气向投资者证明:没有了阿里效应的雅虎也不会是一个糟糕的选择。

关键词:被放弃&失意

人物:黑莓ceo索斯滕·海因斯&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

影响力:★★★★

如果要说失意者,黑莓ceo索斯滕·海因斯(thorsten heins)和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无疑可以当选美国商界2013年最失意男主角。

前者主导黑莓多年,但在去年却频繁上演卖与不卖的纠结戏码,不停折腾的同时,也引来舆论对其的骂声,以及对黑莓的失望。

而微软的史蒂夫·鲍尔默除了被调侃成功在诺基亚派驻卧底之外,整个一年都处于微软产品无竞争力的批评之中。

在公众看来,黑莓和微软都在这两位“统治”期间失去了黄金发展期。一个显见的观察就是,两者在创新上都缺乏与消费者共鸣的产品。

当下,已经有越来越多选择黑莓的企业用户选择放弃黑莓,而此前,黑莓的大部分客户都是大型的企业,这些企业都是因为数据的安全性能选择黑莓。

对于微软而言,因为微软的体量,微软的问题看起来更为严重。在回首微软这十年,连普通的消费者都在问,微软到底做了什么?

总结看来,除了传统的系统领域,微软在很多领域的竞争都失败了。“所有的选手都在提升消费者体验上下功夫,而微软还在对消费者炫耀技术。”美国本土的一位评论员给出这样的评价,而在这个评论下面,有无数的消费者对此表示认同。

除了产品不力的因素之外,黑莓和微软共同的问题,还在大公司病。当然,相比黑莓,微软更为明显。

别怪评论者刻薄,或许怒其不争才是真正的缘由。一位facebook上的发言者说:“作为一家科技公司,你的领导者一定要看起来特别有技术范儿才行,而索斯滕·海因斯和史蒂夫·鲍尔默看起来更像是中规中矩的拉车工,事实也证明了这个判断是对的。”

关键词:回归

人物:宝洁董事长兼ceo雷富礼

影响力:★★★★

66岁的雷富礼(a. g. lafley),宝洁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没想到自己4年后重新回到了辛辛那提的办公室,2013年5月,雷富礼接棒59岁的麦睿博(bob mcdonald),再出江湖。

他的回归再次引燃投资者对其业绩增长的希望。

这个被视为宝洁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领导者,在2000年至2009年曾担任过宝洁ceo,在此期间,宝洁的销售额增长了一倍,年销售额超10亿美元的品牌从10个增加到23个。

不过,退出江湖4年的雷富礼,能否用这些策略在已经风云变幻的快速消费品市场重振宝洁雄风?

雷富礼在回归后几个月一直低调,仅在接替麦睿博之后的一次电话会议上就传达出这样的信息:将放弃“目的驱动型增长”战略,执行“有所取舍”的战略。

直到2013年8月的业绩发布会上,才明确表示,宝洁转型的工作重心将放在产品创新、削减成本、核心品牌的运营和最重要的市场。

对于“有所取舍”的战略,雷富礼表示,将引导公司向 “价值创造”转变,将“生产效率变成公司的核心优势,与创新一样”。他说:“不论在哪个市场领域,价值都是关键因素……我们永远不会单纯靠价格进行竞争。”

不过,基于全球经济的现状,在雷富礼“过渡性”任期的一两年内,宝洁的现状可能不会有太大改观,如果能把局势稳住不再下跌,甚至温和增长,已经是雷富礼对宝洁的功劳了。http://xunyuan.51dzw.com

  • 全球企业家关键词已关闭评论
    A+
发布日期:2019年07月02日  所属分类: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