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的汉王科技董事长刘迎建斜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最新一期《第一财经周刊》。面前的茶几上,一本电子书开启着,仿佛有意提醒cbn记者:我是汉王品牌。
cbm记者看到,他刚刚浏览过小说。但这显然不是刘迎建传达的用意。这个56岁的男人,正做着创业以来第二个大梦:颠覆阅读世界乃至中国传媒业,进军全球500强。
20年后,纸书消亡
他继续读着《第一财经周刊》,忽然说,太遗憾了,你们做法兰克福书展内容,竟然不提提汉王电子书。
“我们可是书展的主角,为国争了光。”他有些激动。不过,看着一个标题,他还是有点满意。那标题是“2018年,书籍死亡”。
cbn记者迅速问他:“你怎么看这个观点?”
“你怎么看?”他反问道。
这显然是一个大胆的预言。于是记者肯定地回答:“这不太可能。”
“是有点夸张。”这位董事长说。但显然心有不甘,他接着补了一句:“我认为,20年左右还差不多。”
也就是说,尽管比预言晚了10年,但纸书的结局还是消亡。他的理由是,过去多年,许多it技术演进以及普及应用的速度,一直超越着消费预期。电子书未来会像手机一样普及,人们无法脱离。
刘迎建游历过欧美、中国香港等许多市场。其中,美、俄、法等主流国家对电子书的前景判断与市场布局,触动了他。他说,亚马逊、索尼、谷歌等巨头布局速度很快。而日本在平板显示技术领域积淀最深,许多企业也在暗中发力,只是技术路线可能有差异。
至于那个疯狂的苹果公司,刘迎建说它“吃不到葡萄就说酸”。之前苹果高层表示,电子书没有未来。
刘迎建没有回避电子书行业目前普及阻力。尽管传统出版业务有些式微,但整体看去,全球许多市场仍在持续发展。比如德国出版业强大,但相对保守。目前,那里的电子书中的内容版权,比纸书还高。
而内容的数字化过程以及涉及的版权保护问题,也是难点。在许多区域市场,包括中国,书的版权问题诉讼很多。几日前,谷歌的行为便惹恼了中国作家以及其他公众。他坦陈这是一个商业自律意识提高的过程,跟音乐、视频等许多数字领域一样。
此前,传闻他曾对山寨电子书“拍桌子”,不过昨天刘迎建倒没有发火,他认为这不是公司所能解决的问题,相信只有锻造高品质的品牌,累积技术与服务,才能持续发展。
电子书:汉王规模化平台
但是,即使电子书能大行其道,汉王就一定能获得市场吗?事实上,很多人认为,汉王做电子书,有些分散公司资源。过去它已经有通信业领域失败的经历。
“我们做通信,确实亏了不少。”刘迎建没有回避。但他说,公司电子书业务团队,恰恰就是当初通信业务的人员班底。
刘迎建透露,进入电子书领域与他创业后的第二个梦想有关。“最初,我骨子里想做手写,读大学的时候就定了。”他说,这一梦想几年前就已经完成。
新的梦想,则是将企业带进全球500强之列。这也是他2006年宣布的公司发展目标,他给出的周期是15年。
但是,如果仅靠原有业务,恐难实现,而手机、pc产业格局早已落定,又很难重塑。于是他开始寻找“大产业”。最后他想到了“电子记事本”,就是基于汉王的文字识别技术,将人的书写手迹,借通信技术传输到其他终端。
刘迎建迅速让通信团队转做这一业务,甚至专门为此开发了芯片。不过,产品真正上市时,他忽然觉得“太小”,应做成“书”,于是重新定义,更名为电纸书。
“三星当初与我们异曲同工,它做了日记本,但它后来没改做电子书。”刘迎建说,这个产品未来还会集成许多应用,比如3g功能。不过消息人士透露,汉王与电信运营商的合作,可谓备受折磨,大约有9个月,参与测试等工作,目前效果还不明显。
而且,15年后,电子书真能成为汉王进入500强之列的关键一步吗?刘迎建强调,这是个“大产业”,一定能支撑起来。
至少目前,汉王电子书业务的成长确实让人刮目相看。近一年来,公司销售额增长了150%,其中50%以上来自电子书业务,已是个“发动机”。截至目前,汉王销量高居国内市场第一,而在全球,它也仅落后于亚马逊、索尼。而2008年,汉王电子书的营收数字为0。
对手越来越多,刘迎建并不担心,更不怕那些海外巨头。他认为“亚马逊们”只能在英语文化圈有效,在中国市场打不过汉王。汉王背后有中文识别核心技术,正向内容方面制作延伸,且设有汉王在线书库。加上上游资源、渠道终端布局,一个完整的终端、内容、平台服务模式已搭建完成。
刘迎建说,自己“骨子里是卖书的”,不过目前还主要停留在卖硬件,他相信,这个阶段能够撑得过去。2009年,在规划招聘的1500多人中,绝大部分属于电子书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