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子弹”使劲飞吧!然而并非每一位观众都待见姜文,日前央视《新闻联播》主播郭志坚在其博客上痛批《让子弹飞》而将自己置于了舆论漩涡的水深火热中。(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20版)
郭志坚在博客中痛批《让子弹飞》脏话连篇,“血腥场面和性暗示”把他折磨得只能提前离席。另外,“情节不合逻辑拖沓冗长,让观众感觉极不舒服,青少年看了会给正在成长的身心注入一股非理性冲动。”有意思的是,有网友在微博中提到,对于郭主播对《让子弹飞》“给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注入了一股非理性冲动”的批评,姜文回应“这也是我对《新闻联播》的看法”。
再好的电影也不可能赢得所有人的赞誉。如果是普通观众发出批评的声音,无论批评多么激烈或者刺耳估计都不会有太多人关注。身份地位的不同决定了批评者话语权能量的大小,鉴于央视《新闻联播》主播的身份,郭志坚的这一番批评瞬时在网络上掀起了惊涛骇浪。
可以想象,在《让子弹飞》口碑好得“令人发指”的大背景里,郭志坚的批评将迎来多么猛烈的拍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是单纯的对电影好坏的评论较量倒也无可厚非,但是浏
览网民的评论不难发现,很多网民都把郭志坚对《让子弹飞》的批评下意识地“定义”为这是《新闻联播》在打压《让子弹飞》。甚至有网民不无玩笑地揶揄道:《让子弹飞》是国产电影,《新闻联播》是国产“电视剧”,这两者又没有竞争关系,有什么好争的呢?
在这一场口水战中,网民们从反驳郭志坚本人一下子上升到了批评《新闻联播》的“高度”。
事实上,这一次网民们确实冤枉《新闻联播》冤枉央视了。《新闻联播》确实有不讨人喜欢的地方,但是在郭志坚批评《让子弹飞》这一事件中,《新闻联播》只是一个无辜的旁观者,郭志坚并没有在《新闻联播》节目中也没有利用《新闻联播》这个平台发表对《让子弹飞》的任何看法,要说《新闻联播》和这一事件有关系,那唯一的关系只是郭志坚是该节目的主播。郭志坚虽然是《新闻联播》的主播,但他在节目之外的任何看法都能代表《新闻联播》的立场吗?不能。
这一次,郭志坚“被代表”了,或者说《新闻联播》“被代表”了。很多时候,我们厌恶“被代表”。而这一次在郭志坚批评《让子弹飞》时,网络舆论又主动将郭志坚“代表”了《新闻联播》。需要反思的是,一方面我们抵制着“被代表”的无奈,但在我们批评别人时又常常习惯于将别人“被代表”,这样的一种“代表”情结到底根源于何处呢?抵制“被代表”算是公民意识的觉醒,而习惯将别人“被代表”根本上还是源于公民意识觉醒的不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