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其中第二项就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对于工业部门和工业企业来说,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是推进实施制造强国的主线和灵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两化深度融合,就没有制造强国。
企业两化融合水平
从低到高分为四个阶段
企业两化融合水平从低到高,分为起步、单项业务覆盖、综合集成和协同创新四个阶段。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两化深度融合。两化融合是指我国在实现工业化的时候,面临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正在加速实现信息化,我们不能先实现工业化再实现信息化,那样的话我们只能老是跟在别人后面走。我们只能在实现工业化的同时实现信息化,这就是两化融合。
工业和信息化部从2008年起,对全国工业企业进行了两化融合水平评估工作。企业两化融合水平从低到高,分为四个阶段:起步(基础设施建设),单项业务覆盖(如财务、计划、采购、销售等),综合集成(财务与业务无缝集成、采购销售生产一体化、研发设计与生产衔接,生产管理与制造控制衔接)和协同创新。创新是指这个阶段已经没有现成的模式更没有现成的套装软件,只能靠创新。而且我国工业创新能力薄弱,有必要更强调创新。协同是指在企业内部实现了综合集成之后,企业必须把目光转向全产业链直至最终用户,利用互联网、移动通信、大数据等新技术,创新业务模式,与全产业链和用户实现协同。两化融合协同创新阶段大致与德国所提工业4.0,美国所提工业互联网,当前热门的“互联网+”相当,都是同一个意思,都是强调协同,但角度不同。从互联网企业角度看,自身要发展,必须实现与包括工业企业在内的各行各业协同,所以叫“互联网+”。从工业企业角度出发,就称之为协同创新阶段。
工业和信息化部两化融合水平评估工作有两个重要发现。一方面,评估数据表明工业企业两化融合水平高低与企业竞争力和效益明显正相关,而且发现企业达到第三阶段即综合集成阶段的时候,企业竞争力和效益会出现飞跃式提高,即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另一方面,评估数据也表明我国工业企业两化融合水平总体不高,只有不到1/5的工业企业达到综合集成阶段或以上的水平。这明显表明我国工业大而不强的现状和其原因,也表明我国工业由大变强任重而道远。
两化融合是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大发展阶段相融合,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生产力变革要引起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变革,所以不仅是生产力(工具、设备、技术等)要融合发展,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也要融合发展。工业企业两化融合搞了这么多年,只有不到1/5的企业突破了综合集成阶段,原因主要不在技术,而是原有的管理体制、管理理念和相关的利益机制等造成的阻力。不改革这些,光靠技术是不行的。当前,企业实现两化深度融合可以定义为企业突破了上述这一关口,进入综合集成和协同创新阶段。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大力推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这套体系提供了可操作的系统性方法论,帮助企业两化融合工作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
综上所述,当前影响“互联网+”设想实现的主要因素是大多数企业尚未在其企业内部实现“互联网+”,这就难以使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对外实现“互联网+”。就好比一个生物,它的大脑和神经系统还没进化好,就没法与环境中的事物正确协同反应。所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是工业部门和工业企业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一项战略任务和重点工作,同时,它还是一条主线,保证其他各项战略任务和重点工作得以贯彻落实。例如,“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这个列在第一项的战略任务和重点工作,没有两化融合的支撑与保证,研究、设计、开发、投产和不断完善哪个环节都做不快做不好,都没有竞争力,何以“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http://zlc06.51dzw.com/
《中国制造2025》是制造强国任务
得以落实的重要保证
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从全局上作出了部署,是制造强国任务得以落实的最重要保证。
两化融合强调的重点是“融合”。但是,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工业化还是信息化,相比发达国家,我们都还有很大差距。要成为一个制造强国,工业化和信息化都要发展,都要过硬。更重要的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不仅仅是工业部门和工业企业的任务,而是国家的战略性任务,需要各部门、各地区和各级政府的协同与支持。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从全局上作出了部署,是制造强国任务得以落实的最重要保证。
最后,一定要以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来贯彻《中国制造2025》,特别是要以改革精神和创新精神落实战略支撑与保障工作。无论是两化融合还是制造强国任务,企业是主体,市场是主战场,不能搞长官意志,不能搞行政命令,要尊重企业的创新精神,尊重市场的选择。不能再搞争投资、争项目而不问投资效益和项目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