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手机洗牌重组元件市场有否缩小?

(华强电子世界网独家报道) 据相关人士介绍,目前我国经国家批准的手机生产企业共有37家(含22家三资企业),每年的手机产量都在大幅攀升。官方公布的资料显示,1999年国内手机生产2270万部,2002年激增至1.3亿部,而03年前4个月产量已达5170万部。信产部预计,2004年中国手机产量将达到1.7亿台。而业内公认,2004年国内市场容量将不超过8000万台。手机产量迅猛增长与市场需求很不协调,手机产量的增幅远高于市场需求,这意味着巨量库存的回落又将面临严峻挑战。

  去年上半年的手机价格火拼至今令人记忆犹新,黑白屏、彩屏手机不断冲击价格底线,这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中国彩电产业经历的价格雪崩。相关人士分析认为,自去年以来,手机市场价格战似乎正沿着彩电产业当年的老路前行。惟一不同的就是,手机制造商们享受好日子的时间比彩电更加短暂。他们不得不苦恼于这样一个怪圈:面对越来越短的流行周期,只有加大马力生产出“新一代产品”才能赶上市场节奏,但这样做的直接结果是:利润急剧下降,经营成本迅速上升。

  2004年将是国内手机产业洗牌和重组的一年。

  信产部已经出台了相关的限制政策:2月16日,信息产业部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运行司王秉科副司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严格控制部分行业过度投资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已经成为监管部门2004年对国内手机市场进行监管的主要内容。

  国家对手机的限制政策会影响手机相关元器件产业的发展吗?回答是否定的。

  长期关注手机行业的清华大学著名营销专家胡左浩认为,手机产能过剩只是手机行业洗牌即将到来的表面现象,这与我国手机厂商的生存态势有关。他分析说,1999年,波导进入手机市场时,洋品牌处于绝对领导地位,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占据中国手机市场的95%,这种由国外几个品牌把持国内市场的现象,在世界上其它国家很少见,这也使得中国手机市场发展具有了区别于其它国家的特点。像日本、韩国的手机厂商基本上是在一个封闭的市场发展,竞争也是在本国厂商间展开,技术条件与实力相差无几,而且只在国外才与其它的国际品牌进行竞争。因此,国产手机在初期只能以规模和成本取胜。而目前就是一个转折时期,洗牌重组是必然的。随着手机行业逐渐成熟,一些小的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厂商将被淘汰。

  易观咨询公司的咨询顾问顾先立也认为,我国手机产业潜力巨大,目前暂时的过剩只是一种表象。他的证据是:目前我国手机普及率是16%,距离信息产业部预计的30%的比例还有相当大的空间,而且没有多少人认为自己的手机已经完全满足了需要,这种潜在的欲望即是需求的根源。现在需要的不是唱衰,而是调整。

  大众对手机的需要是在不断增加的,只要价格合适,产品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就会有市场。

  因此,相关元器件的发展空间并不会缩小,重组洗牌只会更加有利于产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到时候受益的不仅仅是手机生产厂商,当然包括相关元件的生产商,经销商。

  如上所说,市场依然存在,而且还有很大的空间,加上最近爆出的ti解决cmos工艺的射频工艺开发这一大难题,单芯片的出现还会带来更大一波的商机。

  • 2004手机洗牌重组元件市场有否缩小?已关闭评论
    A+
发布日期:2019年07月03日  所属分类: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