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追兵狠经销商夹缝生存更无奈

(华强电子世界网独家报道) 从元件市场潜力说起,全球电子生产能力不断向亚太地区的迁移,元器件、组件的需求量不断上升,目前的消耗量已经占到全球总量的近40%,而这其中中国大陆的需求量占据了大部分份额。作为最接近消费市场的生产基地,中国市场为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厂商所看好。元件市场的生意似乎越来越红火了。但从赢利说起,低价、特价、清仓价、跳楼价不断充斥现货市场之中,元件的价格每况愈下,赢利离经销商似乎有点远了。

  冲着潜力,世界元件制造业纷纷移师中国。但在个人消费者和企业用户都囊中羞涩的大环境下,除了一些特殊的应用,中国元件市场依旧保持“万国制造”的局面。无论是终端产品制造商还是元器件、组件供应商都面临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没有谁能独自占领某个市场。竞争让他们都在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减少库存,降低成本,下调销售重心。现货市场供应商、代理商、分销商、经销商已经开始了同台竞技,上下追兵,夹缝生存的无奈和竞争让经销商似乎不如以前如意了。

  业内人士虽认为,半导体厂商以及分销商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才能更好地服务传统客户和新兴客户。考虑到本地采购决策程度的提高,isuppli公司预计,到2007年,中国大陆消耗的半导体芯片将有75%是本地交易,可达621亿美元。半导体厂商以及分销商虽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但这却可能让国内中小型贸易商难再立足市场。

  供应商下调销售重心,他们在服务本地市场的同时,也在完善各自独特的竞争优势。为让生产市场更加接近消费市场,供应商在中国市场或建立办事处或分销点。现货市场,供应商抢夺经销商客户,这样的意外一下子让经销商们措手不及。眼看着原本属于他们的客户源逐渐流向供应商、代理商,稳定性和价格优势都难以和代理商、分销商匹敌的现货经销商只能无奈地称:其实他们也算我们的上游供货源,但一再降价,出货价几乎和我们的进货价差不多,这样的竞争我们根本赚不了钱。

  撇除价格上的优势,服务也是略胜一筹。目前多数大供应商都采用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库存管理、物流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不仅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既配备服务,又配备技术,这在尚未成熟的中国市场,供应商的优势性自是不言而喻。供应商抢先稳住客户源后,中小经销商再想夺回市场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了。

  不说外部竞争如何,细数深圳、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各大中小型电子市场已达80多家,内部竞争已让经销商有了焦头烂额的感觉。

  卖方市场扩大的速度高于买方市场,相对被动的卖方市场为争夺市场总是不断压低价格,同行竞争使得行业价格始终维持在低端市场。同时,价格战越激烈经销商还越集中,“北京、深圳、上海,元件市场都是一条街,大家卖的都一样,不拼价格能拼什么呢?”

  大打价格战让中小型贸易商、经销商的利润率逐年下降,恶性循环难利于经销商队伍的发展和提高。对于卖方市场盲目扩资所带来的后患,深圳市赛格电子市场联合工会主席郑兴财先生就曾借华强北电子市场的事实做过说明。他指出,目前华强北各元件经销商累计在4000家左右,而每天华强北达成的交易也在4000笔左右,平均下来经销商每天可达成一笔交易。但卖方市场扩大后,每天达成的交易依旧在4000笔上下,这样平均下来还达不到一家一笔,这就意味着有些经销商一天里面一笔交易也没做成,是在做亏本生意,另外这4000笔交易里面还有很多是不赚钱的小生意。

  元件市场俨然是僧多粥少。上下“追兵”更让经销商坐立难安。但实际上,无论是元器件组件生产商还是经销商,都在努力为传统客户以及新客户提供完善的服务,但元件市场供应链的建设远非完善。生产能力迁移的一个重要原因迫于成本的压力,因此处在元件市场的供应商需要从元器件的采购和剩余库存的清理等各个环节对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进行更加严格的控制,经销商则需要从整个产业的协调进行投资和自身销售能力、服务能力的改善进行提高。

  供应商和经销商之间的关系并非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同台竞技应各有各的特色,整合、协调、发展才是未来彼此有效的发展方向。

  • 独家:追兵狠经销商夹缝生存更无奈已关闭评论
    A+
发布日期:2019年07月03日  所属分类: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