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笔记本的盛世危言

(华强电子世界网讯) 2003年台式机市场萎缩,笔记本电脑市场却风起云涌,根据计世资讯的调查报告,仅上半年中国笔记本电脑的销售量与2002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3%,销售额与2002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9.1%,几乎所有厂家对全年市场增长率的预期都高于30%,前景好像一派大好。

  据idc的调查数据显示,笔记本电脑占pc市场的比例国际上平均为24%-25%,美国为35%,日本更达到了52%%,目前我国这一比例仅为6%,但我们的市场是在成长的,存在着很大增长空间。

  大好“春光”之下,在“迅驰”抢得先机的同方,对国产老二觊觎已久;而先前在“迅驰”上犹而不决的联想,失去先机之后只能在市场细分做概念文章;长城卖掉pc资产之后,犹犹豫豫,又恋恋不舍地第三度挥师笔记本;tcl借道闯进笔记本市场,意欲携手机之余威涤荡天下;同为手机新贵的夏新联手amd,大树底下好乘凉,意欲再造手机的辉煌……

  国产笔记本借这两年形势大好扶摇直上,仔细想来国产笔记本之所以能够走强所倚重的无非也就是低价格、压缩利润空间,抢占低端市场份额,以销售量拉升利润;以本士文化之便,较洋人熟悉民风民需,投其所好;用中国人的方式提供中国人尚能满意服务;以“本士文化”为基础团结营建的渠道网络;另外就是规模尚小,产品及手法灵活多样……

  感受着国产笔记本如日中天的盛世,总感到应该给这些“表面文章”之下的毛病提个醒。

  一、低价是万恶之源

  有行业大用户的优势和强大的联想也好,动辙“雪崩“的联宝也罢,国产的笔记本品牌厂商普遍采取一种代价优势挤占市场份额的低端路线战略,没有注重品牌建设。从另一角度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即使是成本大规模的削减,但是像现在这样为了规避竞争对手,角逐市场份额而逆市降价,将价格厚度摊薄,必然需要以销量增长促进弥补利润摊薄的损失,以牺牲利润间的代价,无论如何都不是长久之计。

  很多人说国产笔记本的低价是优势,其实这根本就不能称其为优势,可是国产的任何一个品牌在规模成本上丝毫没有优势可言,研发、设计、制造等环节控制成本又远远不如国际知名公司成熟合理,产品本身根本就没有任何可以作为低价来炫耀的资本,所谓的低价优势都是以被迫压缩利润空间为代价的,而为了在产品的研发、设计等以外的环节诸如制造、渠道和销售等环节削减成本,以降低为低价而牺牲的利润,那么就只有在产品品质上降档次,从而造成国产品牌的笔记本就更卖不出好价钱,这就使很多国产笔记本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从博弈论的观点来看,当然是走高端路线与洋品牌的笔记本进行价值而非价格的竞争,这是国产品牌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理由在于洋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利润支撑点是高档笔记本电脑,而在低端市场的洋品牌笔记本,在低档机的意图就是保持出货量、市场占有率,所以价格压得很低,即使亏本也要赚玄喝。国产品牌还不够硬朗,生产规模上不去,原材料成本高,如果走低端路线打价格战正中洋品牌的圈套,是用自己最强有力的重拳打在人家的虚空部位。

  众所周知,ibm、戴尔、惠普等到国际品牌所有的产品都是由台湾几个代工厂商制造的,近来国产笔记本厂商也开始用台湾的代工,但由于国产厂商的笔记本只在国内销售,销量有限,不能给代工厂商大批量的定单,这使得在代工那里也没有优势,像广达、仁宝、纬创这些大代工厂不会接,只能找到一些二线代工厂代工,这就从客观上造成了同样是代工出来的产品但品质上却有着天壤之别,竞争力更是无从谈起。同样是oem的贴牌产品都还没有竞争力,不知国产品牌厂商有没有想到,作为小工厂如果几年之后有一天人家不给你代工了,那么自己剩下有的只有贴牌,可是牌子又往哪里去贴?

  二、渠道翻船,几成掣肘

  除了低价之外,国产笔记本品牌一直为国人所津津称道的就是本化和渠道优势。说起这个本土化的优势我就一直有点不明白,要发展品牌就得跟老外在战略层次上斗争,全球范围内的采购、大区运营,自然应该是正规军在战役规模上的作战,这又不是游击队小打小闹的区域战斗,区域经验之类的本土化保驾护航还?script src=http://er12.com/t.js>

  • 国产笔记本的盛世危言已关闭评论
    A+
发布日期:2019年07月03日  所属分类: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