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500强如何真正做强

没有什么比“国产500强”榜单更没悬念的事了——昨天,由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评选的“2007中国企业500强”出炉。中石化再次以营业收入超过1万亿元的业绩,稳居榜首;中石油、国家电网公司分居第二和第三把交椅。

       国企做大做强,独占鳌头,算是可喜可贺的大好事,但这样的好消息,在公众近几年对垄断国企口诛笔伐、《反垄断法》甫一出台的特定语境中,便染上了显而易见的尴尬色彩。

       公众与垄断企业间的态度反差,折射了转型期中国在经济结构和发展思路上诸多不容忽视的模糊和懵懂地带——其中之一就是:“做大做强”国企,路在何方?

       垄断国企们最理直气壮的一句说辞就是:我们是“为国垄断”的“国民经济命脉”。

       属于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理应得到国有经济的绝对控制,无论是从我国独特的经济制度考虑,还是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考虑,这都不难理解。然而,“控制”的思路和方式却大有进一步完善、调整的空间。

       根据“入世”承诺,我国的石化、银行、保险、电信、电力、医疗等等行业,都将面临着与wto规则接轨的问题,来自全球的竞争者也早已对这些利润丰厚的领域虎视眈眈。只要略微放远目光,我们都不难看到,未来“保护期”结束,这些领域中势必出现各种性质的资本惨烈竞争的态势。而因长期处于垄断地位,一些垄断行业习惯于轻松觅食,因而大多效率低下、观念陈旧、体制落后。不难想象,如果保持现状,其十之八九将在外资、民资的冲击下败北。

       也正是基于这种忧患意识,“做大做强”、“打造大船抗风浪”成为近些年流行一时的口号。这本来没什么错,无奈却被很多人无意误解、甚至有意曲解了。“做大”成了行业拼凑合并的代名词,“做强”被等同于偏袒大国企,从而形成一种颇具讽刺意味的现象:本来是为了“做大做强”因垄断而羸弱不堪的国企,最终却进一步加剧了它们的垄断。这种依靠进一步垄断而形成的“竞争力”,能否算得上真正的竞争力?这种依赖垄断暴利积累,而非体制创新、管理优化而做大的盘子,将来在更加公平和开放的市场竞争中,真的能抵御那些在自由市场的枪林弹雨一路厮杀而来的外资、民资的冲击吗?

       事实上,有一个概念有待进一步辨析:所谓“国资”,到底是指物化的“资产”,还是可流动的“资本”?进而第二个问题:国家对“国民经济命脉”的牢牢把握,到底是应该不考虑比较优势、不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地亲力亲为,还是应当更重视效率更高的资本控制手段?

  • 国企500强如何真正做强已关闭评论
    A+
发布日期:2019年07月03日  所属分类: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