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9月16日,由中科院计算所与宁波中科联合研制成功的“凤芯一号”芯片在宁波市科技创业园区举行了隆重的发布仪式,李国杰院士和樊建平副所长分别主持了发布仪式及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上签署了关于“凤芯”产业化的合作协议3项,并且由李院士代表中科院计算所将第一片“凤芯一号”芯片赠送给宁波市政府。
李院士总结“凤芯”的模式为:以前“龙芯”的研制是中科院计算所从国家拿钱来做,然后由所里融资,产业化。而这次,在计算所研制“凤芯”的过程中,宁波就开始了融资和产业化的工作,这极大地推动了“凤芯”的产业化进程。
2004年9月21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科院院长路甬祥视察了宁波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路院长听取了关于凤芯一号的研制报告,并且详细询问了产业化进展情况,对凤芯模式给与了高度评价,认为“凤芯”的研制意义不亚于“龙芯”。会后路院长高兴地参观了凤芯的应用演示并与研制人员进行了亲切交谈。
凤芯一号介绍
中科院计算所研制完成了国内第一个符合最新标准的高清解码芯片“凤芯一号”。该芯片是在中科院计算所知识创新工程的资助下,历经一年的时间研制完成,目前已经一次流片成功,并完成了调试及相关的示范应用研究开发工作。该芯片是国内第一款支持中国自主音视频编码标准avs(草案)的高清视频解码芯片,为中国在视听领域的产业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核心技术支撑和保障,同时也对avs标准进行了有效验证。
该芯片采用smic 0.18um工艺,在其工艺库上完成综合、后端布局布线、仿真以及bist和扫描链测试,已达到商品化要求。该芯片支持sd (pal、ntsc)以及hd (720p 、1080i)制式,它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已掌握了多媒体编解码的最新核心技术,在多媒体核心芯片的设计上已基本与国际同步。该芯片可有力支持我国商用数字视听产业的发展,同时将对我国自主视音频编码标准的制定及产业应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该工作由863及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资助,中科院计算所多名科研人员合作攻关完成。
avs标准的全称是“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标准”,是针对中国音视频产业的需求,由中国数字音视频领域的科研机构和企业牵头,相关国际组织和企业广泛参与,按照国际开放式规则制定的中国自主的标准,目前已有会员单位60余家, 标准工作组挂靠单位为中科院计算所, 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对减轻国内视音频相关产业的专利费负担以及提升核心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avs标准技术的压缩性能比mpeg-2高2-3倍, 其应用很广,包括从数字广播到网络多媒体通信的大部分应用,比如数字电视机顶盒,激光视盘播放机,数字录像机,数码摄像机以及流媒体应用,视频会议,视频监控等等。
国际市场对视频压缩类产品的需求在过去两年中飞速增长,根据idc, dataquest, in-stat 以及cibc等权威工业分析机构的预测,该类产品到2005年的产值将超过2.3亿美元。
avs采取了与mpeg-4 avc/h.264类似的技术框架,核心模块则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由于技术框架复杂,目前的mpeg2/4***架构,包括dsp解决方案并不能很好的应用于avs,尤其对于高清解码的实现,困难很大。中科院计算所有关研究人员在完全掌握编解码算法的基础上,通过对算法和电路设计关键技术的创新, 研究设计出一套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自主完成了***的微体系结构设计和逻辑设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项,其中4项被avs标准采纳。
在现有工作基础上,项目组已与相关企业完成了基于该芯片的多项示范应用,包括:ip机顶盒,数字电视机顶盒,高清晰度激光视盘播放机以及基于pc的高清晰数字视频解压卡等。同时已与多家企业签订了推广应用和作协议,除此之外,该项目的成果也可作为独立ip core提供给相关ic厂商进行针对不同应用的soc设计。该项目计划2005年第一季度完成兼容avs,h.264以及mpeg-2的多模解码芯片, 以满足高清数字广播应用的多种应用环境。2005年第二季度研制出编解码一体ip core,目标应用为视频监控,视频会议以及数字录像机。针对移动多媒体通信需求,2005年底研制完成通用可配置低功耗编解码ip 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