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垃圾流向 处于监管真空状态

我国正进入电子产品淘汰高峰期,所产生的电子垃圾一旦处理不当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作为防止电子垃圾污染环境的第一道关口,规范和控制电子垃圾的流向至关重要。然而,新华网记者日前在调研时却发现,电子垃圾的流向基本处于监管真空状态,大量经过简单物理拆解和分类后的电子垃圾进入了“地下处理工厂”,给环境带来巨大污染隐患。

近百家“地下工厂”从事电子产品拆解

国家统计局统计数字显示,2003年起,中国每年将至少有500万台电视机、400万台 冰箱、600万台洗衣机要报废。

“电子垃圾中不仅含有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玻璃、塑料等可回收再生利用的物质,而且含有铅、汞、镉等重金属和其他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天津市环保局固废处汪永行处长说,电子垃圾处理得好是一种资源,可以大大减少从矿石开采、运输、冶炼、加工成形过程中的资源和 能源消耗,减轻环境污染;但是如果随意抛弃、焚烧或采用落后工艺提炼,就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记者在天津北辰区青光镇、天穆镇相邻的一些村庄见到,近百家大大小小的作坊把这里变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电子垃圾回收和物理拆解的“集散地”。大量来自安徽、河南等地的外来人口将回收的废旧冰箱、电视机、洗衣机、dvd等在这里进行物理拆解和分类,拆解现场粉尘飞扬,拆解下来的无用有毒废物则被当作垃圾扔掉或焚烧。

据环保专家介绍,即使是物理拆解,拆解过程中产生的粉尘、焚烧产生的烟尘、被丢弃的无回收利用价值部件也会对周围的空气、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

天穆镇党委书记杜汉先说,“这些电子垃圾回收点和拆解作坊确实对当地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可是国家没有明文规定不让他们从事这个,作为政府也就不能把人家赶走。”

记者采访中发现,更为令人担忧的是,大量含有毒有害物质的电路板、电子器件、crt(显像管)玻璃等主要“拆解产品”的流向处于真空监管状态,成为环境的一大污染隐患。

在一家从事废旧电视机回收拆解的作坊,安徽人陈先生指着拆解下来crt玻璃、电路板等对记者说,“这些东西卖给谁反正也没人管,自然是谁给的价格高,我们就卖给谁,目前主要是销往南方的一些厂子。”

据记者了解,所谓的“南方的一些厂子”指的是华南地区的一些无证“地下工厂”,这些工厂目前是拆解下来的电路板、电子器件、crt玻璃等的主要“消费者”。

天津市环保局批准从事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和拆解的天津绿天使公司的郑经理介绍说,现在电子垃圾回收和拆解市场十分不规范,绝大部分电子垃圾被游走于大街小巷的小商贩收走,经过拆解分类后卖给一些没有任何资质的处理工厂。

电子垃圾流向失控

记者采访中发现,有关部门缺乏监管和控制的现状导致了回收拆解后的电子垃圾流向了“地下工厂”,造成环境污染。然而,对于电子垃圾的流向控制,环保部门却表示出无奈。天津市环保局有关人士表示,我国虽然颁布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但还缺乏实施细则,还没有针对电子废物回收处理的专门法规,环保部门无权取缔这些进行电子垃圾回收和物理拆解的作坊,更无法干预和控制电子垃圾的流向。

天津某环保科技公司的副董事长蒋治平指出,我国目前规范废旧电子产品再生利用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现有的一些法律法规不系统、不配套,特别是废旧电子产品回收的特许经营制度、经过简单拆解分类的电子垃圾的流向、拆解再利用应遵循的规范,对无利用价值废物无害化处理的技术标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缺乏。

蒋治平说,法律法规的缺失导致监管不力是目前个体、私营回收网点无序发展的主要原因,而这种无序发展最终导致对电子垃圾流向失去控制和监管,流入没有任何资质和环保措施的处理工厂,给环境埋下污染隐患。因此,有关部门应该首先采取措施,规范和治理回收市场,使得电子垃圾的流向可控,从源头上“给地下处理工厂断炊”。

  • 我国电子垃圾流向 处于监管真空状态已关闭评论
    A+
发布日期:2019年07月04日  所属分类: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