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些行业中,外资企业的市场份额已达相当比重。有分析担心这些行业被外资垄断。凯雷收购徐工案几经波折之后,进入批复、法国seb并购苏泊尔接受反垄断审查听证。然而商务部研究院昨日公布的一份报告认为,外企在中国不会形成垄断。
我国某些行业似乎被外资品牌“占领”,如在高档化妆品领域,我国民族品牌确实无法挤入。但商务部研究院的这份分析指出,不应该把一个行业所有外资企业加在一起作为一个市场竞争主体来做判断,同一行业内的外资企业之间也存在竞争。
此外,报告主笔——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还表示,外资在某一个市场的份额大,只能说企业取得了市场支配或优势地位,有了垄断的条件不等于垄断。判断是否垄断主要看市场竞争主体是否运用其优势地位限制竞争,目前中国有少数行业确实存在某个外资企业市场份额集中度高的情况,但并没有出现哪个外资企业利用其市场份额集中的优势限制竞争。
“从目前看,一个外资企业也难以在短期内形成对中国某个产业的垄断。”王志乐判断。
在我国部分行业中,外资企业的市场份额集中度较高,舆论担心这将影响中国的经济安全。但王志乐则认为,不同所有制企业间的竞争、并购及垄断等问题属于国内经济运行中的问题,涉及的是经济健康,不应该上升为国家经济安全问题。
那么,在新形势下,中国应该如何对待外资?
王志乐指出,首先,即使在内资充裕的情况下也应继续积极吸收外资。因为外资不仅带来了资金、技术和管理,而且通过示范和竞争给中国带来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推动力。只要引导得当,外资还可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积极因素。
其次,适度调整外资政策,引导外资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全球化时代,企业的竞争力关键是其吸纳整合资源的能力,国家的竞争力也是看其吸纳整合国际资源的能力。政府和企业都应该更加积极地面对这种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