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山的国际化憧憬中,日本是美好未来的开始,还是一笔还算值得的“学费”,答案待解。但可以肯定的是,金山的国际化故事已经开始,且结局决不只对金山才有意义。
继瑞星、江民之后,国产软件业的另一个领军者——金山也将高调登陆日本。近日,金山已获得日本最大风险投资公司25亿日元投资。
3月7日,金山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山”)正式对外宣布:金山旗下日本子公司获日本最大vc(风险投资)公司集富(jafco)25亿日元(约2200万美元)的投资。
同时,金山还高调宣布:据日本知名it杂志ascii调查报告,金山毒霸目前在日本杀毒市场已经跻身前五,市场占有率约为4%。
“日本媒体和民众对金山软件关注的热情,超出我们的预料。”用金山公司总裁兼ceo雷军的话来说,“金山在日本已经火了。”
雷军:“金山在日本火了”
“我们的产品将进军日本了!”2005年8月,在金山的珠海研发总部,雷军兴奋地站在会议室的桌子上宣布了这个决定。
实际上,金山日本分公司——金山软件株式会社已于2005年3月9日成立,注册资金1亿日元。“当时公司规模很小,人数只有10人左右,在东京租了写字楼办公(位于涉谷区道玄坂广场)。”雷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经过半年的产品研发和前期工作,金山开始将自己的杀毒与办公软件产品推广至日本市场。2005年9月13日,金山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首发产品金山毒霸启程;2006年2月14日,金山毒霸下载量达到了100万,这比预计的一年提前了7个月完成目标;2006年9月,金山毒霸日文版一年时间免费下载量超过200万,实际使用用户40万,付费用户为25%。
乘胜追击,2006年9月21日,金山又在日本发布了金山wps office日文版,这是金山在毒霸成功收费之后的又一重要举措。
“毒霸产品收费、wps产品推出,特别是此次获得jafco的投资,增强了我们开拓日本市场的信心。”雷军表示。
据了解,金山征战东瀛,最为强有力的武器就是低价格,金山毒霸在日本的定价只是微软产品的1/10,日本本土品牌的1/5左右;而“先尝后买”的免费试用模式也收效明显。
但这也毫无悬念地遭遇本地对手的强劲反击:日本占有率排名第四的本土品牌source next打出了服务费每年1980日元的低价,更在2006年7月推出无期限服务版,仅售3980日元。
雷军坦承,“这对金山的销售打击很大”。于是,2006年9月21日,金山开始了更为优惠的活动:年服务费降至980日元,无期限版本服务费仅为1980日元,这样的价格已经与国内售价相当。
对此,易观国际首席it分析师王涛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了担忧:“价格太低,利润就会有问题,而且日本的运营成本很高,产品的前期宣传、后期维护都要很大的费用。”
“杀毒产品本身的后期技术服务很重要,还有宣传、研发也要持续下去,这都需要钱。”王涛说。
拿什么来吸引风险投资
创建于1988年的金山,目前已经是中国最知名的软件企业之一,但在近20年的时间里,拥有个好名字的金山,却大多过的是“穷”日子。
金山“守穷”,原因之一是盗版的蚕食,产品“叫好不叫座”。以2000年为例,金山词霸的市场使用率高达90%,但创造的收益不过几百万元;《剑侠情缘》单机版游戏实际销量不过十几万套,而盗版光盘生产量达到了300多万套,正版率不到5%。
近年来经过努力,金山反盗版虽然有很大改善,但来自微软等国外大公司的挤压又日益加剧,金山不得不采取低价策略来抢夺市场。
“金山国际化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来自国内市场的压力,需要金山寻求国外市场份额的支持。”赛迪顾问软件产业研究中心副总经理张曦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而且,如果只关注一个市场,风险也比较大。”
据张曦介绍,国内软件市场已经趋于饱和,竞争非常激烈,尤其是在消费级市场,占有率已经相对固定,金山要想在有限市场中实现大幅增长,不太现实。
张曦还分析说,进军日本、国际化可以给金山带来一些比较有冲击性的消息,“如果只是国内市场不愠不火的状态,风投肯定不会感兴趣。另外,可能也出于更深层次的战略考虑,比如为传闻中的香港上市做铺垫。”
易观国际首席it分析师王涛也很认同上述观点:“日立、富士通等日本本土软件商的产品针对行业应用比较多,而在中小企业和个人用户方面还有市场空间,而且日本市场的在地域、文化因素上与我国比较相近,所以金山还有存在的机会。”
金山“不是一个人”
金山并不是第一个进军日本市场的中国软件企业,国内杀毒软件前三强中的另外两强——瑞星和江民,都到日本市场上发展过,也取得过不俗的成绩。
“但是,去过之后,报道就很少看到了。” 赛迪顾问软件产业研究中心副总经理张曦遗憾地说。
王涛对金山在日本的发展前景,表示了谨慎的乐观态度,“瑞星、江民都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