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提及2019年的中美贸易关系。2019年,美国政府针对中国高科技产业发起了贸易制裁,该举动表面上是要打击中国的科技产业,而实质上是想摧毁中国旨在改变的全球产业分工。
经过近30年的积累,中国制造业在一些领域已具备改变原有的全球产业分工的能力,同时,中国企业也有改变全球产业分工的利益需求和动力。这影响了欧美企业在产业上游的分工和利益。
2008年4万亿的投资间接性地驱动了房地产的发展,当时制造业的人工、环境成本等,并未达到让企业难以承受的地步。现在,中国的经济环境早已不同以往。2019年房价高企,人工和环境成本提高,利润微薄的制造业难再承受成本压力。同时,互联网、电商等产业的兴起,又稀释了融资等领域的资本;围绕“如何让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生存下去”驱动企业向供应链上游发展和创新。比如,彩电企业向面板业进军,手机企业向手机芯片行业进军。
中国企业的“向上开进”趋势,必然会影响到供应链上游欧美企业的“奶酪”,双方在经济上的冲突迟早会显现。华为在5G方面的表现,让欧美企业感受到了腹地被袭击的痛苦,这成为他们挑起事端的一个缘由。所幸华为具有良好的抗风险机制,以及巨大的资源、人力优势,通过调整策略渡过了难关。
但技术和资金能力一般的企业无法扛住大幅度关税的压力。尤其是OEM/ODM这类企业,受关税的影响非常大,“去东南亚”还是“继续死守珠三角”成为两难的选择。无论是哪一种选择都涉及了裁员,迁移也是未来的大概率事件。
于是,在深圳、东莞的制造重镇,此前人头攒动的盛况迅速消失,曾经聚集的那些人究竟去哪里了?放眼河源、韶关、汕尾等广东其他市区,以及江西、湖南、贵州、广西等内陆省份,很多低附加值的工厂已经逐渐成型,一些工人在那里找到了新工作。还有一些工人走向了其他行业,比如外卖、快递等行业。只有少部分工人随着企业迁移到东南亚。
动辄上万员工的工厂在中国将成为历史。无论是机器取代人,还是迁移到成本更低的地区,这些都是人工成本上升太快而导致的选择。
实际上,2008年之后10年里累积的工厂迁移、效率提升、自动化、人力优化政策的变化,集中在2019年展现出来。这让各行各业都感受到了寒冷,这是新常态还是经济见底呢?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2020年珠三角的制造业不会比2019年更好。5G、AI无法从根本上刺激通信制造业的井喷,大量的企业在这些行业的上下游筹备已久。可大规模落地和应用乃至颠覆产业的AI产品太少,除了人脸识别之外,目前暂时很难找到一个可以改变行业的AI产品应用。
未来的制造业,只会慢慢地提高效率和生产力,提升技术和产出效能,不会重现《外来妹》场景中人山人海的盛况。同时,中国制造业的升级,也不会在珠三角重现当年的“熙熙攘攘”。
无论是工厂老板,还是技术工程师,您都要明白,不再热闹的工业区需要有更多的选择和方向;无论是厂房所有者,还是住房所有者,您都要明白,不会再有更多的人来抢租你的厂房或租房;无论是创业企业,还是代工企业,您都要明白,制造业的利润已经见底,只能创新和提高效率。
2020年,您是否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