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 2月10日,中国北京)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建设智慧水务是推动城市实现智慧化和生态化的重要举措。然而,在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水生态治理难度不断加大的今天,如何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水务企业生产、经营和服务提供决策支撑,实现智慧水务管理,成为了转变水资源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根本性问题。
近日,罗克韦尔自动化发布了《智慧水务发展与实践》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由罗克韦尔自动化水行业、智能制造、互联企业等领域的专家团队齐力撰写,从专业的视角,分析水行业的商业模式变革,为水行业的智慧发展指明了清晰的方向。
拐点将至,建设智慧水务刻不容缓
伴随着水务改革的推进,我国水务发展主要经历了自动化、信息化和智慧化三个阶段。其中,智慧化水务阶段是通过各种传感设备进行信息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计算、模拟、预测和管理,实现智慧供水、智慧防汛、智慧排水和智慧运维。白皮书中指出,我国智慧水务理念相对落后于国际水平,有很大一部分水务企业正处于信息化向智慧化过渡的关键阶段,加快推进智慧水务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
我们不妨大胆思考,在云计算、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催生下,智慧水务是否将迎来新的转折点?科技产生的促动期会持续多久?这场关乎水行业的重大变革又将指向何方?
融合创新,从单一数字化转向综合智能化
基于此,白皮书为水务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前进动力:面临行业发展的黄金期,水务企业应将信息技术与水务管理系统结合,推动智慧水务建设的融合创新。并从建设情况、市场空间、发展方向、企业转型意向等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智慧水务的技术发展趋势以及实际应用效益。
1.建设情况:水务企业态度积极
据研究表明,在已开展智慧水务建设的代表性水务企业中,75.3%的水务企业均建设了抄表收费系统;52.7%的企业应用了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客户服务工具。此外,也有一部分水务企业采用了比较新型的技术和智能工具。
2.市场空间:年增长36%的巨大市场机遇
据统计,到2023年中国水务市场总体投资规模将达到8,600亿元,年均增长率为36%。按此增长速度,“十三五”末期,智慧水务市场投资规模将突破200亿元。
3.发展方向:从单一数字化转向综合性智能化
调研指出,智慧水务的下一步发展将主要围绕数据挖掘分析而展开,进而实现综合性的智能化,其中包括:数据库、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众信息服务水平,提高相关资源的整合利用水平,智慧水务的规划和顶层设计,以及建设数据仓库和数据中心。
4.多数企业看重水务信息化的战略意义
调研过程中发现,77.4%的水务企业认为智慧水务建设对于企业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受信息技术发展与市场需求驱动的企业分别占比59.6%、46.8%。
时不我待,智慧水务建设的全新动能已然迸发。那么,企业究竟该如何把握住智慧水务的黄金发展期,加快建设系统架构?这一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怎样实施?实施路径中的侧重点又是什么?
顺势而上,倾情描绘智慧水务的根与叶
白皮书中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数据洞察是“智慧化”的重要体制,数学模型、各类业务算法,将是评价智慧水务决策能力的核心驱动。
罗克韦尔自动化从总体目标与阶段目标着手,围绕FactoryTalk InnovationSuite创新套件,展开说明了顶层设计、分层实施与数据采集、传输、存储、挖掘的具体实践层面,以及工艺智能决策系统、设备健康状况评估、厂网一体化的管理优化、数字化水厂、工业移动解决方案、水务信息网络安全防护等智慧水务系统的应用落地所带来的实际价值。
如何通过简化的配置,使原本复杂的设备数据处理流程变得简单?
怎样实现层与层之间全面快速的连接能力?
对于水厂的机泵类设备而言,如何避免因运行连续性强、运行环境恶劣等诸多外界因素所造成的部分组件恶化或受损问题?
能否将整个水厂的物理分布情况及设施运行状态尽收眼底?
要知道,智慧水务的建设不仅仅是购买一系列的硬件设备和系统,更多在于对技术、业务与流程的改善和梳理,在罗克韦尔自动化《智慧水务发展与实践》白皮书中,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
罗克韦尔自动化有限公司(NYSE: ROK)是全球最大的致力于工业自动化与信息化的公司之一。其使命是帮助客户提高生产力并且推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整合了工业自动化领域的知名品牌,其中包括艾伦-布拉德利(Allen-Bradley®)的控制产品和工程服务及罗克韦尔软件(Rockwell Software®)开发的自动化管理软件。罗克韦尔自动化总部位于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在80多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现有雇员约22,000人。
在中国,罗克韦尔自动化拥有超过2,000名雇员,并设有24个销售机构(包括香港和台湾地区)。目前已成立5个培训中心,1个研发中心,大连软件开发中心,深圳、上海和北京OEM应用开发中心,两个生产基地。公司与中国区11 家授权渠道伙伴及70多所重点大学开展了积极的合作,共同为制造业提供广泛且不凡的产品与解决方案、服务支持及技术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