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最崇拜的是他的母親。他愛他的妻子,他說,她是一位偉大的女性。
他更熱愛科學,半輩子傾心于“發光二極管”。
他就是阿爾費洛夫,一位獲得諾貝爾大獎的俄羅斯人。
11月6日,這位俄羅斯人走進了北京郵電大學學術報告廳。這一天,他從北郵校長林金桐手中接過了一份聘書,成為北京郵電大學的名譽教授。這一天,這位俄羅斯人給北郵莘莘學子帶來了一場題為“物理學與信息技術”親切演講,這是北郵50周年校慶系列學術論壇的“最后一課”。
阿爾費洛夫,現任俄羅斯科學院副院長,俄羅斯聖彼得堡約飛(ioffe)物理技術學院院長。他1930年出生在前蘇聯白俄羅斯維捷布斯克市,畢業于列寧格勒烏里揚諾夫斯克(列寧)電子技術學院電子系。在被稱為“幸福的1972年”里,阿爾費洛夫榮獲前蘇聯最高的科學獎———列寧獎,并當選為前蘇聯科學院通訊院士。隨后,他又當選為前蘇聯科學院院士。
阿爾費諾夫是前蘇聯解體后首位榮獲諾貝爾大獎的俄羅斯人。他與美國的同事克羅默,因為共同發明了高速晶體管和激光二極管而獲得了2000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們根據分層半導體結構發明并發展了快速光電和微電子部件,根據他們的發明,能構制造出用于剎車燈、紅綠燈等警示光源的大功率發光二極管。有人預測,在未來的歲月里,這項技術可能代替電燈。
這就是阿爾費洛夫,在以前的半個世紀里,他一直專注于三一五族半導體异質結構領域內的研究,特別是他在注入性、激光器、太陽能電池、發光二極管等領域的杰出貢獻直接導致了現代半導體异質結構物理和光電子學的創立,奠定了當代通信技術和信息技術的重要基礎。基于這些成就,阿爾費洛夫成為很多國際獎項的獲得者,并享有美國富蘭克林研究院終身成員、德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等17個世界級的榮譽成員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