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的总线开关是一只导通电阻ron很低的nmos晶体管,它的栅极连接到一个控制电路,通常称作“输出选通”,用oe表示。若干个这样的晶体管做在一块硅片上便构成了总线开关,有字宽为1位至48位的各种产品,它们采用各种不同封装。标准开关的导通电阻ron是4ω,传播延迟很小,一般是250ps,从电源吸收的电流icc很小,在电流流过时不会出现反射现象,而且它的控制输入信号与ttl兼容。用户可以选择是否需要配备负尖峰保护功能、25ω串联电阻、电平转换二极管、输出端预先充电,以及是否使用节省空间的封装外壳等等。
负电压尖峰保护的改进
总线开关是隔离数字信号的理想部件。事实上,“总线开关”这个词是由于这种器件的一般用途而产生的。然而,当一个标准的总线开关经受到极性为负的瞬变尖峰电压时,不论它出现在晶体管的漏极还是出现在源极,都会形成一个不希望存在的导通路径,它会使开关进入导通状态。当开关导通时,负尖峰会传送到被开关所隔离的另外一侧,结果影响到数据信号,引起系统出现故障,甚至会损坏一些敏感的器件。
总线开关是否会感受到负尖峰电压,系统设计起着主要作用。通常在系统中很难避免出现负尖峰电压,或者由于存在固有的噪音,负尖峰电压不可避免,因此需要作一些折衷。例如,使用反射波设计的系统,像pci总线,或者经常进行热插拔的系统。
总线开关制造商和系统设计人员都认识到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系列可以在噪音环境下工作,并且具有负尖峰保护功能的开关。这些具备负尖峰保护功能的开关在遇到极性为负的瞬变电压时,仍然维持截止状态。负尖峰保护有几种方案,可以保证在出现-2.0v的负尖峰时起到保护作用。这些保护方案是:充电泵、串联开关、肖特基箝位二极管和uhc(强化的负尖峰保护电路)
球栅阵列(bga)封装
随着系统功能的增多、系统尺寸的缩小,要求总线开关的尺寸更小,同时又要求增加位数,这是系统设计人员非常希望和需要的。总线开关与球栅阵列封装技术两者结合起来,可以缩小电子产品的尺寸,同时增加更多的功能。
例如,在一台普通的笔记本计算机中,连接器需要接通或切断80位字宽的数据。标准的、使用引线的方案需要两个采用qvsop封装的32位总线开关,一个使用tssop封装的20位总线开关,占用的面积总共是417.4 mm2。相比之下,使用两个bga封装40/48位的总线开关,占用的面积总共是176 mm22。在这个例子中,bga封装使pcb缩小了60%。
位数可配置的器件 在总线开关技术方面,最近出现的新进展是把bga封装技术和可配置总线开关结合起来。利用这项新技术制造的高位数可配置总线开关有许多用途。用这种器件,设计工程师在布置印制电路板时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这种可配置的总线开关是20位的器件,采用bga54封装,它可以配置成为五个4位、四个5位、两个10位、一个16位或者一个20位的总线开关。可配置开关还有40/48位的,它们采用bga114封装(图2)。此外,这些器件可以选择输入为5 v,输出为3 v的电平转换。
可配置总线开关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取代位数不同的各种总线开关器件。在前面讲到的笔记本计算机这个例子中,设计人员可以用两个器件代替3个器件,从而减少电路板面积,同时维持电路板的通讯协议不变。在一个典型的服务器的印制电路板上有11个10位的总线开关,可以用3个40位可配置的器件来代替。同时,电路的其它部分继续是以10位来交换数据。
在电平转换方面的改进
总线开关的另一个作用是进行电平转换,把输入的5.0v电平转换为3.3v输出。由于总线开关几乎不消耗功率(icc≤10μa),延迟时间几乎可以忽略(tpd≤250ps),这些器件可以确保电平转换对电路工作所产生的影响很小。电平转换总线开关的作用是把工作在5.0v的器件与工作在3.3v的器件连接起来。随着电子器件变得更小,更多地使用电池提供电能,电平转换变得更加重要。
在普通的总线开关中,所用电平转换方案是一个内部或者外接的二极管,它把5.0v输入电平转换为3.3v输出。这些内部的二极管或外接二极管在下面三种情况下不能奏效:输入的上升沿或者下降沿的变化速度超过4ns,输入信号频率超过10 mhz,位数超过20位。对于高阻抗电路,尤其在没有直流到地通路的情况下,这些问题会变得更加突出。不论是上面说的那一种情形,容性耦合到栅极的电荷不能够通过电平转换二极管从电源放电。这些电荷会使输出电平增高到vcc,甚至高于vcc,结果电路的输出端大约是5.0v,而不是所希望的3.3v。
电平过高对电路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