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早期损坏的原因及正确使用和保管蓄电池
(1)早期损坏的原因
① 极桩和夹头大小不符合,安装过松,则接触不良,不能正常工作;安装过紧,拆装时猛打猛撬,易使极柱损坏。
② 固定不可靠,车辆在行驶中产生剧烈震动,使胶封、外壳和盖等裂开。
③ 充电电流过大,造成极板上的活性物质加速脱落。
④ 起动时间过长,使蓄电池急剧放电,造成极板弯曲,活性物质崩裂。
⑤ 长期在充电不足的情况下放置或使用,使极板硫化。
⑥ 电解液面低于极板,使露出部分硫化。
⑦ 电解液中含有杂质,主要是蒸馏水不纯及配制电解液时用了铜、铁等金属容器。这些杂质在蓄电池内会形成"小电路",使蓄电池加速自行放电。
(2)正确使用和保管蓄电池的方法
① 应保持外壳清洁,如电解液泄出过多时,要用苏打水或温水将外壳擦抹干净。
② 加液盖要旋紧,通气孔要疏通。
③ 极桩和夹头要保持清洁,使接触良好。连接好后最好涂一层凡士林或黄油。
④ 蓄电池托架要用橡胶、毛毡等软性物质垫好紧固。
⑤ 液面应高出极板10~15mm,并要时常检查,及时添加蒸馏水。河水和井水含有大量矿物质,绝不能使用。如因跌损和漏掉,应补充电解液并测量比重。
⑥ 及时调整电解液比重,并要预防冻结。蓄电池在0℃以下的条件使用。可将电解液密度适当提高些(参考表75),以防止电解液结冰而冻裂外壳。
⑦ 每次起动不得超过12秒,再次使用的间隔时间不得少于1分钟,连续使用3次以上时,应间歇15分钟后才能再使用。
⑧ 充电系的工作应正常,充电量应适当(未经证实是调节器有故障时,不得随意调整调节器)。
⑨ 停驶的车辆,每月要充放电1次。冬天应放在5℃以上室内以防冻坏。
⑩ 长期不用应进行干保存。停用时间超过1年,或停用期间不可能进行充电的蓄电池,应采用干保存(即不带电解液保存)。其处理方法是:先将蓄电池用20小时率电流充足电后,再以此电流放至单格电压为1.90伏,然后再倒出电解液,注入蒸馏水浸润12~15/小时(每隔3小时换一次蒸馏水,约换4~5次),使极板微孔中残留的电解液得到充分调稀。然后再按蓄电池的种类,进行干保存。
移动式蓄电池一般不拆开,在最后一次倒出蒸馏水后将蓄电池倒置,沥净内部蒸馏水,放在空气流通的地方让极板自然晾干,再拧紧胶塞,用蜡或胶布封闭气孔,即可保存。
固定式蓄电池须在最后倒出蒸馏水后,再从容器中取出极板组、隔极等部件。若发现极板与空气接触有发热现象时(主要是负极板),应继续用蒸馏水溅泼,直到不发热为止,再将其晾干。正、负极板组应各自分开直立排列储存,相互间留下适当的距离。如果是单片放置,堆叠片数不宜过多,防止把极板活性物质压掉。极板最好放在架上,库内应干燥和适当保温。蓄电池在恢复使用前,除固定式蓄电池须重新装配以外,均应注入符合规定密度的电解液,浸透极板和进行补充电,方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