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C12C5A60S2单片机的电子密码锁设计

  以深圳宏晶公司STC12C5A60S2为主控芯片,结合数码显示器、键盘、报警系统等外围电路和机器部分,通过c语言编写程序,设计了一款具有实现解锁、修改密码、报警等功能的电子密码锁,具有低功耗、结构简单、功能齐全和安全稳定等特点。

  1、引言

  以往个人资料的保存,部门文件档案多用机械锁,一把钥匙一把锁,需要携带多把钥匙,使用不方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安全防范以及安全防盗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机械式钥匙由于安全性能差、携带、使用不便等缺点,已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机械锁的这些弊端为一种新型的锁——电子密码锁,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电子密码锁是集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数字密码技术为一体的机电一体化高科技产品,具有安全性高,使用方便等优点。

  伴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单片机的问世,继而出现了许多带微处理器的电子密码锁,强有效地突破了机械式锁密码量少、安全性能差的缺点,使密码锁在技术和性能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还具有操作简单、功耗低、成本低等优点,从而使电子密码锁成为市场上主流产品。

  基于以上思路,本产品采用宏晶科技公司的STC12C5A60S2单片机设计一款电子密码锁,主要具有以下功能:可以设置最多20位密码,密码通过键盘导入,数码管显示提示,并且用户可以自行修改设定密码;该密码通过程序写入单片机STC12C5A60S2的Flash存储区,有效防止电子密码锁掉电丢失密码的情况,从而加强了密码锁的安全性,此外,该电子锁还有三次密码错误报警和锁定的功能。

  2、系统结构

  本设计的电子密码锁系统主要包括STC12C5A6S2单片机、报警电路、矩阵键盘、显示电路等。电路主要组成如图1所示。

基于STC12C5A60S2单片机的电子密码锁设计

  图1系统组成图

  3、硬件电路设计

  3.1 STC12C5A6S2单片机

  设计的电子密码锁是以单片机STC12C5A6S2为核心,STC12C5A6S2是一种带有60K的flash程序存储区和1280B的静态随机存储区、高性能微处理器,高速、低功耗、超强抗干扰的增强型8051单片机,指令代码完全兼容传统8051,但速度快8~12倍。STC12C5A6S2具有如下特点:40个引脚,60K片内程序存储器,1280字节的静态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P0、P1、P2、P3四个I/O口、个16位定时器,ISP/IAP,无需专用仿真器可通过串口直接下载用户程序,数秒退即可完成一片,内部集成MAX810专用复位电路(外部晶体12M以下时,复位脚可直接1K电阻到地),外部检测电路[4]。

  3.2键盘电路设计

  本产品采用键盘控制电路,原理如图2所示。每条水平线与垂直线交叉处通过一个按键来连通,利用该行列式矩阵结构需要4条行线和3条列线,组成3&TImes;4个按键的键盘。图中行线所接的半时片机4个接口作为输出端,其它3个接口作为输入端,当按键按下时输入线的输出端为低电平,如果没有按键按下,所有输入端都是高电平,代表没有键按下。

基于STC12C5A60S2单片机的电子密码锁设计

  图2 3&TImes;4矩阵键盘原理

  3.3显示电路设计

  本系统采LM016L液晶模块通过在单片机的P0端的I/O端口,通过CGROM的8位字符码生成5&TImes;7点阵字符160种和5&TImes;10点阵字符32种,8位字符编码和字符的对应关系,实现密码锁的显示功能,从P0口输出的信号送达到移位寄存器,在移位脉冲的作用下,使输入数据移动,实现密码动态显示输入。

  3.4电路控制机器部分

  如图3所示,Q1三极管基极电流通过三极管放大电路放大电流驱动电磁继电器工作,使之成为物理锁开关,实现小电流电路控制大电流电路,完成电子密码锁开关功能。

基于STC12C5A60S2单片机的电子密码锁设计

  图3电路控制机器部分

  4、软件设计

  本系统的软件部分以C51单片机语言编写,包括主程序和子程序设计,其中主程序完成主要的信息交互和逻辑功能,功能的具体实现由子程序完成,主程序调用子程序完成所有功能[6],程序功能有:系统提示、键盘输入、密码判断、三次错误后警报功能,以及完成密码验证后驱动机器部分实现开锁。其程序流程图如图4所示。

基于STC12C5A60S2单片机的电子密码锁设计

  图4程序流程图

技术专区

  • Alexa语音服务软件扩展STM32Cube
  • 结合DNN API驱动未来神经网络应用的解决方案
  • 针对于高端移动通信和汽车市场的四集群设计
  • 一款基于帧捕捉的开源图形调试器应用设计
  • 即将成为标准配置的最新安全技术:后视摄像系统
  • 基于STC12C5A60S2单片机的电子密码锁设计已关闭评论
    A+
发布日期:2019年07月14日  所属分类:物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