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提出了我国“十一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引领今后五年我国改革
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建议》最鲜明的特点是,强调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为整个经济发展重要组织部分的电子信息产业,在“十一五”期间当然也应紧紧按照这一规划谋划科学发展,承担起应有的使命。
使命一:
继续作为支柱产业、先导产业
电子信息产业是当今最活跃、最有生命力的先导性高技术产业。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向纵深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在时间坐标上已成为继纺织工业、钢铁工业、电力工业、汽车工业之后的第五个支柱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推动着整个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因此,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已不能简单地被认为是一项常规的产业发展政策,而是人类社会实现的一次新的飞跃,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变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举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初步形成了产业规模明显扩大、专业门类基本齐全、技术水平日益提升、 宏观调控不断规范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并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从全国工业部门来看,1998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总产值跃居39个工业部门第一位,占全国工业部门总产值的比重为7.22%;1999年产品销售收入开始占据工业部门第一位。2004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达到2.65万亿元,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为4.1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13.9%。
在2006-2010年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将保持15%的年均增长率,到2010年,全行业销售收入将达到6.5万亿元,工业增加值为1.4万亿元,约占全国gdp的7%。电子信息产业的持续高速增长,使《建议》提出的“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成为可能。
使命二:
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建议》提出,“十一五”时期,我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并指出了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途径:“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围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这一主题,“十一五”期间,要加快以信息化手段强化企业形成、积累、传播、扩散知识的能力,促进既有产业高技术化,把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落在实处,提升国民经济重点行业信息化水平;继续完善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建立和完善涉农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着力推进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大力发展智能生产和管理五金|工具,积极发展远程制造和虚拟网络化制造,推动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技术革新,以信息化带动企业管理变革;全面提升服务业信息化水准,重点发展现代交通和物流业信息化,推进新型金融服务体系和信用服务网络建设,开发旅游信息资源,提高我国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使命三: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议》中多次着重强调了产业和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继续强化信息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的同时,我国有必要加快自主创新步伐。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低成本制造优势和强大的制造能力,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对一些跨国公司构成挑战。某些跨国公司除了在市场上的正面竞争外,它们正在采取各种措施,力图阻止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及在中高端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不断打压中国企业。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我国电子信息企业在面对跨国公司的专利和知识产权壁垒时,缺乏有效的应对手段和话语权,知识产权因素导致的成本问题凸显,这对于我国电子信息企业向产业高端发展构成很大制约。
同时,电子信息产业组织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其分工模式由垂直向水平发展,发达国家的电子信息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常常采取封装、组件化、模块化与技术外包的方式,改变了传统的以工序分工,而转向零件分工和组装加工,从而更有利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对信息技术的控制。因此,电子信息产业的跨国转移并不必然带来技术的扩散,这使我国试图通过引进外资和技术促进科技进步的战略思路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我国信息技术发展应从技术引进向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转变。
“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要突破软件、集成电路和电子专用设备等产业技术瓶颈,基本实现3g、数字音视频、光电子|激光器件、新型显示、linux软件技术等产业化及其标准制定。通过实施“加强国家工程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鼓励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