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获悉,《电子信息产品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论证工作已结束,信息产业部已完成部内程序,正与相关部委进行会签。同时,污染防治标准制定工作也已启动,明确将在电子信息产品中限期禁止或限制使用6种有毒有害材料。
政府将给予必要的支持
《办法》即将出台反映了政府对电子产品环境污染问题的高度重视,但业内人士更愿意把《办法》理解为“是对欧盟‘两个指令’的积极适应”。
2003年,欧盟公布的《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和《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对含铅标准等进行了细致规定。目前,欧盟已成为我国家用电器出口的主要市场,约占我国家电出口市场的1/4。然而,我国目前只对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器、电脑五种产品提出了强制回收处理要求。有分析认为,欧盟的“两个指令”将严重影响我国的家电产品出口,并将会增加企业的相关成本。
信产部经济运行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发达国家作出这方面的限制,既有环保上的考虑,也有在关税壁垒之外设立“绿色壁垒”的意图。我国加紧制定、出台相应的法规,对电子企业提出环保要求,目的是促进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的出口,同时更好地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
这位负责人还指出,信息产业部对积极开发、研制新型环保电子信息产品的单位,可以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确保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一批企业将被淘汰出局
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在电子产品无铅化法律的制定上保持了相当的弹性。在美国,铅仍被允许在电子产品焊料中使用,但迫于日本、欧盟的压力,美国国家电子制造协会已经成立了一个无铅特别工作组,研究含铅合金的替代品。欧盟经过几年的准备后,于2003年2月正式公布了《关于废弃电子电气设备指令》和《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并于2004年8月13日起开始实施。
我国要不要走无铅化道路,走怎样的无铅化道路,在理论界一直存在争论,而《办法》的出台将为这种争论画上句号。不过,业界对《办法》的认识依然不尽相同。
“电子无铅化是个渐进的过程。”承办电子类展会的深圳多人行实业有限公司经理张建文认为,由于电子生产企业的发展情况不尽相同,因此在一项政策制定后,政府应给企业一个过渡期,并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给予不同的要求。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谢晓明也表示:“对可靠性要求高的电子部件,对铅的使用期限应该延长,一次性的器件则可以使用替代品。”他同时也指出,随着无铅工艺的技术要求提高,相关的组件精加工、焊料回收等将耗费大量的能源,从而导致污染加剧。“这与环保要求背道而驰,如何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需要有关部门考虑”。
有专家分析认为,现在的电子产品中,铅含量在1%-2%左右,如果通过改变工艺把铅含量降低,水电等能源消耗将增大,环境压力将加重。目前与国外相比,国内电子产品的加工制造工艺还很落后,短时间内还无法达到有关要求,因此,仓促实施无铅化将会使很多小企业陷入困境,使全行业的整体效益出现下滑。
企业无动于衷
与理论界热火朝天的争论相比,企业界对《办法》却一知半解,甚至不知道无铅是怎么回事。西安赛博电子有限公司经理马元明确表示对《办法》不太清楚,并认为“这是生产厂家的事情,和我们销售商没什么关系”。
记者在对一些元器件生产商采访时,得到的回答同样是“不太了解”。事实上,在《办法》的征求意见稿第二条已经写明,电子信息产品生产者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生产、销售、进口所有电子信息产品的单位或个人。
谢晓明说,许多公司高层不了解无铅的概念,他们理解的无铅就是把铅拿掉。“这让人不可理解”。据介绍,这其中包括了许多高工,他们对无铅的理解还在字面上。
有专家认为,这类现象之所以发生,既有企业的原因,也有行业协会的原因。“电子类协会没能发挥好应有的作用,协会应该是各个企业的牵头人,把行业的特点、需要等传达到政府。这次,协会显然没起应有的作用”。
某电子协会有关人士向记者表示,《办法》是信产部主持的,该协会并没有参与。记者在该协会的网站上看到,其宗旨是“在政府部门和企(事)业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企(事)业间的横向联系,增强企(事)业的活力”。
但这样的宗旨与协会的实际作用相差甚远。“协会错位对政策的正确性有消极影响。”谢晓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