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10月29日22点30分 互联网诞生

编者按:互联网发展到现在,已经走过了40年,时间虽然很短,但发展速度却非常快、对社会的变革意义也非常巨大。或许正因为发展太快,关于互联网起源的谜团也很多,首先当然就是互联网到底是何时诞生的呢?

互联网诞生于1969年,具体生日日期却有两大派别:“9月2日派”认为克兰罗克(l.kleinrock)教授实现了两部电脑的连接,即阿帕网的诞生;而“10月29日派”则强调只有两台主机之间实现了通讯,才算是互联网的真正“生日”,我们认同后者。

因特网起源于阿帕网,阿帕网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第一节点与斯坦福研究院(sri)第二节点的连通,实现了分组交换网络的远程通讯,才是互联网正式诞生的标志,当时准确的时间是1969年10月29日22点30分。

以下是《电脑报》在2000年4月17日的一篇文章,回忆了1969年10月29日互联网是如何一步一步诞生的:

经天纬地的互联网络,究竟诞生于哪一刻?业界历来有不同的说词。

1999年9月3日,中国首届72小时网络生存测试拉开序幕。有媒体报导说,这是为了纪念互联网络诞生30周年。据说在1969年9月3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雷纳德·克兰罗克(l.kleinrock)教授实验室内,两部电脑成功地由一条5米长的电缆接驳并互通数据,在场大约只有20来人,这天就被视为网络网骨干网络诞生的日子。

若仅根据两部电脑在实验室内互联的资料,便断言互联网络诞生未免使人产生疑惑。要知道,麻省理工学院(mit)林肯实验室的拉里·罗伯茨(l.roberts),在他尚未成为“阿帕网之父”前,就曾经主持过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远程联网实验。他成功地将mit一台tx-2小型电脑,以电话线传输和声音调制方式,连接到千里之外的加州圣莫尼卡,与另一台q-32大型机实现了远程通讯,时间是1965年10月,只不过没有采用分组交换技术。正是这次成功的尝试,罗伯茨才被调到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规划署(arpa),主持阿帕网(arpanet)联网项目,从而催生了互联网络。

上述判断的线索还是正确的:因特网起源于阿帕网,阿帕网ucla第一节点与斯坦福研究院(sri)第二节点的连通,实现了分组交换技术(又称包切换)的远程通讯,才是互联网络正式诞生的标志。ucla联网实验的主持者正是克兰罗克教授,不过,准确的时间是1969年10月29日22点30分。这一过程充满了传奇彩色,有许多鲜为人知的轶闻趣事。

组织互联网诞生实验的加州大学教授雷纳德·克兰罗克(l.kleinrock)

克兰罗克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计算机系教授、著名的网络先驱人物。他早年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获电子工程博士学位,出版过6部著作并发表200多篇关于网络通讯的论文。事实上,克兰罗克甚至比兰德公司科学家保罗·巴兰(p.baran)和英国学者唐纳德·戴维斯(d.davies)等人,都更早提出分组交换的理论。1961年他发表第一篇论文《大型通讯网络的信息流》,1964年他出版第一部著作《通讯网络》,都涉及到分组交换概念。他原也在mit林肯实验室工作,是拉里·罗伯茨的挚友和网络技术的启蒙老师。罗伯茨把阿帕网第一节点选择在ucla,与克兰罗克博士在那里主持研究有相当大的关系。

1969年8月30日,由bbn公司制造的第一台“接口信息处理机”imp1,在预定日期前2天运抵ucla。克兰罗克带着4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生进行安装和调试。10月初,第二台imp2运到阿帕网试验的第二节点斯坦福研究院(sri)。

经过数百人一年多时间的紧张研究,阿帕网远程联网试验即将正式实施。


当时imp1与主机sigma-7的连接现场

ucla由imp1联接的大型主机叫sigma-7,与它通讯的sri大型主机是sds940。10月29日晚,克兰罗克教授命令他的研究助理、ucla大学生查理·克莱恩(c.kline)坐在imp1终端前,戴上头戴式耳机和麦克风,以便通过长途电话随时与sri终端操作员保持密切联系。


第一次联网实验本来计划输入“login”5个字母,最终却只输入了“lo”2个字母

据克莱恩回忆,教授让他首先传输的是5个字母——“login”(登录),以确认分组交换技术的传输效果。根据事前约定,他只需要键入“log”三字母传送出去,然后由斯坦福的机器自动产生“in”,合成为“login”登录。22点30分,他带着激动不安的心情,在键盘上敲入第一个字母“l”,然后对着麦克风喊:“你收到‘l’吗?”

“是的,我收到了‘l’。”耳机里传来sri操作员的回答。

“你收到o吗?

“是的,我收到了‘o’,请再传下一个。”

克莱恩没有迟疑,继续键入第三个字母“g”。然而,imp仪表显示,传输系统突然崩溃,通讯无法继续进行下去。世界上第一次互联网络的通讯试验,仅仅传送了两个字母“lo”!但它真真切切标志着人类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那一刻到来!由于没有照相机摄影留念,克莱恩把这一重大事件发生的准确时刻,记录在他的“implog”(工作日志)上,并签上了自己姓名的缩写(csk),作为互联网络诞生永久的历史见证。


见证首次互联网连接实验的工作日志

克兰罗克教授幽默地说,根据语音判断,“lo”可以代表“喂”(hello),是我们向sri致意和问候。可业界人士后来却评论说,“lo”应该是“loandbehold”(美国习惯用语,意为:哟,你瞧!),用汉语直译是“嗨,瞧一瞧,看一看!”,整个一街头小贩的吆喝。

数小时后,系统完全修复,克莱恩不仅传出了“login”,而且传送了其他资料和数据。有趣的是,第一次通过imp“握手”的两台大型主机,却分别操着不同的“方言”聊天。一台使用的是ascii码,另一台却使用着ebcdic“方言”。幸亏克莱恩大脑里“储存”着两部字符编码词典,能快速地把一种“方言”翻译成另一种。

“愿上帝保佑他!”事后,克兰罗克教授感慨地说。或许,他想起了电报发明者莫尔斯发出的第一份莫尔斯电码:“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

不久后,1969年11月,第三台imp3抵达阿帕网第三节点——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ucsb);1969年12月,最后一台供试验的imp4在阿帕网第四节点——犹他大学(utah)安装成功,基本实现了罗伯茨规划的设计蓝图。于是,具有4个节点阿帕网(arpanet)正式启用,人类社会从此跨进了网络时代。

为什么会有人认定9月2日?

将1969年10月29日确定为互联网诞生日有历史资料作证。然而,美国一些报刊和机构仍然坚持认为:9月2日才是确切的“internet生日”(并非中国媒体宣传的9月3日)。甚至连最有发言权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阿帕网第一节点,也重申“9月2日诞生”的主张,该校召集的internet30周年纪念盛典,就选择在这一天召开。

1999年9月2日,星期四,ucla往常幽静的校园里人声鼎沸。korn会议大厅,数以百计的电脑科学家、it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欢聚一堂,共同庆祝因特网30周年生日。在各大媒体记者们手中镁光灯的频频闪亮中,微软、cisco、intel、aol等重量级公司要员陆续步入会场。最引人注目的是,在因特网发展历程中作出开拓性工作的拉里·罗伯茨、鲍勃·卡恩、文特·塞尔夫和雷纳德·克兰罗克等四位网络先驱人物,一齐出现在人们面前,似乎标志着因特网建造者们对9月2日的认同。

会议之后,互联网络顿时热闹非凡。若干纪念网站的聊天室,成千上万的人粘上自己的“帖子”,“10月”与“9月”两大阵营吵吵嚷嚷,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9月派”声称,早在ucla与斯坦福研究院(sri)两台主机对话前,克兰罗克的确在9月2日成功地登录阿帕网。“10月派”则讥笑说:即便如此,10月29日前,除克兰罗克之外,根本没有任何人在“网上”,他与谁通讯?英国甚至有网民则跳出来充当“第三者”,他强调指出:www才是真正的因特网,其生日应该确定在1990年。言下之意,因特网发明人应该首推英国人蒂姆·伯纳斯-李。

ucla教授、现年66岁的雷纳德·克兰罗克当然最有发言权——无论是9月2日还是10月29日,他都是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当事人和见证人。然而,克兰罗克本人也不能确认那种说法最合理。“或许,你可以坚持因特网诞生在其他时间,”克兰罗克对记者说,“当然,9月2日的说法没有任何原始记录,没有照片,也没有其他物证。”

但克兰罗克进一步证实说:“9月2日,我们的确将一台电脑与一个开关成功地连接起来,实现了电脑与imp交谈,而不是主机与主机交谈。”ucla因特网30周年纪念盛典网站提供的资料也验证了这个说法:“1969年9月2日,第一台网络开关(接口信息处理机imp)抵达ucla,这是坎布里奇的bbn公司改造的一台honeywell计算机。克兰罗克领导的项目组将它连接到阿帕网,bit开始在ucla大型电脑sigma-7与imp之间传送。”

众所周知,在网络与主机之间插入另外的中介电脑imp是阿帕网成功的关键步骤,imp是interfacemessageprocessor的缩写,其本义是“小精灵”。将阿帕网交由许许多多的“小精灵”实施连接、调度和管理,使所有提供资源的大型主机都不必“亲自”参与联网,从根本上解决了计算机系统不兼容的问题。中介电脑主要承担两件工作:第一,接受远程网络传来的信息并转换为本地主机使用的格式;第二,负责线路调度工作,也就是说,为本地传出的信息规定路线(路由),然后传递出去。这样一来,在网络上实际相互“对话”的只是统一的中介计算机。现在,人们都已经知道,中介电脑imp就是风靡于因特网或局域网之“路由器”(routers)的前身和雏形。因此,克兰罗克于9月2日完成主机与imp连接的那一刻,说阿帕网业已出生也不无道理。

两种观点,各有各的理由。为此,一个曾经为因特网25周年诞辰建立过纪念页面的“资深”网站提出:“我们主张,把1969年9月至12月,即阿帕网4个节点先后完成的时期段,都视为因特网的诞生日来纪念,这应该是最准确的界定。”人们也注意到,1994年,在波士顿召开的因特网25周年诞生纪念会,其时间为9月9日~9月10日——既不是9月2日,也不是10月29日。

 

尽管新闻界吵吵嚷嚷,克兰罗克教授却仿佛置身事外。他在ucla执教30多年,不仅有过为因特网“接生”的辉煌业绩,享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等一大批头衔,而且指导了一大批博士生。他们之中,有的已成为电脑网络领域的杰出人物,有的因经营网络而发财致富,但克兰罗克仍平静地当他的ucla教授,与4个儿子、5个孙子共享天伦之乐,并愉快地观看他“接生”的另一个孩子“因特网”高速成长为巨人。

有记者问他:“如果有可能,你还会再为网络‘接生’一次吗?”

克兰罗克笑着说:“你可以打个赌吧。

  • 1969年10月29日22点30分 互联网诞生已关闭评论
    A+
发布日期:2019年07月02日  所属分类: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