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结构性问题

2008年以后,有几个因素导致全球经济复苏被夸大。首先,政府过度的财政和货币刺激,随之产生的需求上升是从未来借来的。其次,危机时期的信贷紧缩导致去股票化,之后的再股票化夸大了经济复苏。这两个因素都已经寿终正寝。正常化的全球经济发展,比金融市场预期的要慢很多。

  还有三个因素导致二次探底可能性更大。首先,美国政府之前的救市努力使得业主抱着已经降到负值的房产不放。现在希望消失了,业主放弃自己的房产,将其交给抵押银行。这样,库存增加导致美国房地产市场再次走低。其二,欧洲债务危机迫使欧元区采取财政紧缩政策。随着危机蔓延到西班牙和意大利,债务危机已经不仅仅影响边缘经济体了,整个欧洲都有可能再次经历经济衰退。其三,中国紧缩政策的作用已经开始显现。2011年上半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约占名义gdp增长的87%。这表明2008年以后,中国经济完全依赖于地方政府投资。随着坏账的不断出现,地方政府的开支能力将不可避免地受到限制。所以,中国经济很有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出现大幅度下滑。

  西方福利社会难以为继,但没有政府敢告诉选民真相,而是试图发更多的债券蒙混过关,希望通过经济增长解决问题。不愿或无法面对问题将会导致全球经济陷入永久性危机。

  二战以后,西方社会一致认为,政府应该让公民共享经济繁荣。由此而来的福利社会使得每个公民都能够有尊严地生活,社会空前稳定,经济空前繁荣。但是,人口寿命不断上升,生育率不断下降,导致福利社会成本过高。人们必须意识到,他们一定要更晚地退休,才能够让福利体系、医疗服务维持下去。目前,西方各国政府还没有将这种信息传达给民众。

  另一方面,发展中经济体仍然依赖出口寻求发展。它们都循着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发展模式前进。在发展中国家总体经济规模比发达世界小的时候,这种模式可以发挥作用。但目前,发展中经济体gdp大于美国名义gdp,并且购买力与发达国家基本一致,发展中国家很难再通过向发达国家出售产品来维持经济增长。

  各国政府与中央银行之所以会对现在的金融市场动荡,原因有二。其一,相对于实体经济,金融市场规模太大了,以至于其动向可以通过财富效应和融资成本而影响到实体经济。其二,目前,金融思维占据了世界各地决策者的头脑。一旦股市快速下滑,决策者就会有反应。不管决策者最后拿出什么样的政策,也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最多只能让股市上升。目前决策者就是以此作为衡量成功的依据。

  在8月结束的七国集团紧急会议上,欧洲央行(ecb)承诺将干预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债券市场。为了让干预措施有效,ecb必须出重拳打击卖空者,迫使他们亏本补仓。很不幸的是,ecb似乎仍在犹豫不决,这使人们怀疑其政策措施的有效性。

  日本经济很糟糕但货币很强大。日本财政部定期干预美元兑日元汇率,它从本国市场借来日元,然后在外汇市场销售。这种方式长期来看并没有效果。有效的汇率市场干预措施要求中央银行印发货币购买美元,日本还没有采取这种方式。

  美元-日元市场历来是投机者的聚集地。2008年以前,息差交易占据统治地位。由于其他主要经济体的利率已接近于零,现在人们又开始借入其他货币购买日元,期待日元升值。稳定美元-日元市场的唯一办法是日本央行出手让投机者赔钱。不然,投机者就会一次又一次地回来参与投机。

  意大利不会破产,因为ecb不得不购买其债券。日本不会破产,尽管其债务已经是其gdp的225%,但等到最后关头,日本央行将不得不买入日本政府债券。美国政府也不会破产,美联储将会自觉主动地购买美国国债。21世纪严重主权债务危机的解决办法就是印钞票,世界正朝着持续的高通胀发展。 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阴影终于在8月笼罩金融市场,各地股市纷纷一片抛售的景象,这反映出市场对于正常周期性复苏的预测是错误的。

  自2008年以来,全球经济一直不正常。危机暴露了此前被巨大泡沫掩盖的结构性问题,各国政府与中央银行却没有认真着手解决,反而试图用政策来刺激经济复苏。这只能在短期内起作用,而市场却总是会做出相反的假设,所以不时会出现股市大抛售的情况。这样的迷你经济周期将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挥之不去。

  全球经济所面对的结构性问题,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过度开支,还是发展中国家的过度依赖出口,在可预见的将来都无法解决,因为其政治体系都无法当机立断。我们正处在一个乱世,而这很可能会持续10年。

  • 全球经济结构性问题已关闭评论
    A+
发布日期:2019年07月02日  所属分类: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