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戴尔的净利润率一直高达5%—8%,代表着pc业的最高水平。公司股价也在2005年达到阶段性顶点,但此后因为市场环境急剧变化后一路走低。
2007年,迈克尔·戴尔取代当时的戴尔ceo凯文·罗林斯再度出山,并推动对戴尔原有的、一直为业界所推崇的单一直销模式进行调整,引入分销模式,2008年,戴尔则正式开启了向“3万亿美元”的企业级市场转型步伐,准备将戴尔打造成一家面向企业的一站式技术和服务商。
对戴尔本人而言,这一战略描绘了自2007年他一直努力寻找并疯狂尝试的新版图,他需要再次确定公司的价值核心——满足客户对个性化的需要,同时理解硬件背后的那些应用所带来的影响。
为此他带领团队重组了业务部门,将原来的消费终端部门、大企业业务、中小企业业务等几个部分,重新划分为终端用户计算机部门、企业解决方案集团,并相继成立了戴尔服务部门和软件部门,后两个都是“应新时代需求而成立”。
这个框架里,终端用户计算部门仍占到全部营收的六成,但增长和利润都明显下降,这也是pc市场持续下滑,以及手机、平板业务相继放弃的结果;企业业务方面,戴尔通过一系列超过120亿美元的收购,在服务器、外设和网络存储设备等方面完成布局,是戴尔整体转型的核心,目前已经贡献了戴尔近半利润;软件部门则主要是通过兼并建立起来,旗下包括收购而来的appsecure、sonicwall、quest、gale、make等诸多公司,还处于新生阶段,营收占比不足3%。
而2010年成立的戴尔服务部门,更成为戴尔推动转型中的核心。
9月12日,戴尔私有化尘埃落定。戴尔公司称,预计将在2014财年第三季结束前完成私有化。最终价格是从每股13.65美元提高至13.75美元,并向股东支付每股13美分特别股息以及第三财季每股8美分的常规股息。整个交易的总额约为249亿美元。
进入2013年,pc衰落已成定局,对手机和平板等消费电子产品几乎放弃的戴尔,向企业业务和it服务转型的重要性远大于一个简单的私有化——后者加强了控制权,转型则事关生存。
今年初,戴尔联合银湖资本提出了248亿美元的私有化提案,希望通过远离华尔街的方式安心转型。他称,“私有化的目的是进一步加速投资,包括更大规模的在研发、解决方案和软件领域的投资。对于公司的未来,我认为前景很好。”
在价格问题上,这个方案遭到了激进投资人的卡尔·伊坎的阻挠。伊坎身家超过140亿美元,在不断增持后拥有戴尔接近9%的股权,他认为戴尔不应该退市,并提出了更高价格的收购方案。由于双方的拉锯,这场私有化投票先后延迟三次,最终伊坎于9月9日宣布“放弃争夺公司控股权”,至此这项2007年以来规模最大的杠杆收购交易再无悬念。
9月10日,标准普尔将戴尔公司的信用评级从“bbb”下调至“bb-”的垃圾级评级,同样做出评级下调的还有惠誉。赢下私有化一仗,迈克尔·戴尔更大的任务是提振戴尔的形象和业务,尤其是在pc市场不景气的今天。
在8月27日的戴尔中国高峰论坛上,戴尔表示,“无论是面对个人消费者的笔记本,还是用于商用平台的工作站或其他类型,戴尔都需要提供更多合适的产品而不仅仅是pc。”此外在演讲中,他连续三次提到将继续加大在中国的投资。
戴尔说:“现在我们正在开展一些大规模的项目,希望为中国市场开发定制化产品,将系统管理、安全信息管理推广到中国市场。”同其他跨国巨头一样,亚太地区在戴尔的布局中格外重要,戴尔现在有11万名员工,其中4万人在亚太地区,中国是戴尔全球第二大市场。
中国仍然是pc出货量最大的存量市场。两个月前,戴尔公司在成都的全球运营基地正式投产,台式机产品总产能达每年700万台。
企业级方面,戴尔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的一款开放式超大规模机架解决方案,类似基于针对高密度数据的服务器产品,正在很多不同增长领域提供服务。此外中国的x86服务器领域,戴尔排名第一,是百度、腾讯、新浪等众多互联网巨头和无数中小企业的选择。
企业业务上,戴尔仍然比竞争对手惠普、ibm落后一步。在大数据和云计算时代,戴尔需要利用其商业模式和供应链管理的优势,与其他商业服务商进行差异化竞争。http://dejingyuan.51d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