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强电子世界网独家报道) 近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局长邓寿鹏在2004年手机产业高峰论坛上指出,基于土地、资源、环境、人力等生产成本低廉的优势,我国一向在手机生产方面拥有低成本优势,但目前看来这种优势正在日趋弱化。受此成本压力影响,业者认为,手机及手机零组件产业在近一两年内将可能面临新一轮整合。
邓寿鹏认为优势弱化的原因来自三个方面:其一,与我国发展水平相近的周边国家,投资环境改善,低成本优势显露,成为新的竞争者;其二,加入wto 以后,本国企业、本土企业、外资企业都可以利用低成本环境,挤压本国企业的原有优势;其三,我国制造业密集的东部沿海地区,土地、人力等成本,已经不断上升,低成本的优势已经日趋减弱。
由于国际手机大厂及我国手机制造商,在手机零组件方面的采购政策都是就近采购,“零组件本土化”成为重要趋势后,业者分析,手机零组件与手机市场已是鱼帮水、水帮鱼的关系。在手机厂商出货成长的带动下,也给零组件厂商带来更多的订单基础,而零组件厂商实力提升,也使得手机厂商得以就近采购,不用远到海外找供货商。
而正因为这种密切的关系,受成本压力的竞争和影响,让手机及手机零组件产业在近一两年内都将可能同时面临新一轮的整合。尤其是在2005年手机牌照制度被取消,国内手机市场全面开放以后,业者认为,更多国内外企业将涌入这一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的结果就是将可能出现新一轮的产业整合。
得益于低价成本采购的优势,2003年至2005年全球每支手机平均售价,分别为197.2、195、184.7美元,呈现一路下滑。在这波趋势上,国际大厂不断藉由委外代工模式,降低制造成本,使得国内的手机代工出货,持续保持高成长。但对此业者认为,一旦低价成本的优势不再存在,靠低价刺激换机需求的手机行业很能陷入恶性循环的价格战,低利润的手机零组件产品也将因此难逃厄运。
业者认为,国内手机行业低成本优势一旦弱化,国际手机大厂很可能转向其他更为低廉的国家采购;其次,本国企业、本土企业、外资企业相继进入利润空间本已渐薄的手机及手机零组件行,只会导致同行竞争更为激烈。而这两种方向都会影响到我国国内的手机零组件毛利表现。
消费性电子大厂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表示,目前国内有40多家手机厂,但未来2年内将仅存10-15家,亦即将有逾60%厂商将遭到淘汰。李东生指出,手机市场需求趋缓,未来2-3年对于国内本土手机厂而言将非常难熬,手机产业势必要面临重新洗牌命运。
鉴于重新洗牌命运的尴尬和又一低成本优势的丧失,业内人士因此表示,这将使本已不甚乐观的国内手机及手机元件产业面临更大的市场压力。作为相互作用的一部分,有经验经销商指出,国内手机零部件的供给已绊住了手机产业的冲刺脚步。回忆今年上半年手机元件市场的缺货之痛,国内手机业绩普遍下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因为受到了国际市场上核心元器件缺货等因素困扰,许多国产手机大厂不得不宣告新品流产计划。
而今在降低生产成本已成为业者占领市场的重要法宝前提下,低成本优势的丧失将使我国的手机及手机零组件产业面临更为尴尬的境地。可以预见,手机零组件市场将面临更严酷的市场淘汰与混乱,部分中小经销商被淘汰出市场将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随着竞争趋于激烈,多数理性经销商认为,我国手机市场的需求需要经历一个逐年平稳的过程,否则难以形成更大的发展空间。从逐年大大压缩的投资而言,一味追求规模、产量,很可能造成手机市场产销不平衡,进而直接影响元件市场的投资。因此眼下,不仅手机生产企业要继续做好产销衔接、提高产品质量、加快技术研发、扩大手机出口等工作,上游元件经销商也应该明确理性投资的方向和投资市场的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