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期内,隐藏在领先技术背后的高价位、高档次,注定了平板在中国市场不可能快速、全面普及。国产企业过早掀起“中外企业的平板肉搏战”,存在“过早消耗资源、提前陷入价格漩涡”的危险 本属彩电销售淡季的八月,在今年的表现却不一般。先是在家电连锁厂商的共同推动下,国内平板市场再演降价大戏。随后,中外彩电企业又掀起了一场场的新品发布秀。一些国内上市企业更是借助半年报发布的利好契机,将市场竞争矛盾直指外资企业,欲掀起一场“中外企业的平板肉搏战”。
康佳推出的超薄crt新品 笔者以为,平板技术源自经济发达的欧美等地,在进入我国之后,尽管以其超薄、清晰等优势迅速抢占眼球,但在短期内,隐藏在领先技术背后的高价位、高档次,注定了其在中国市场不可能快速、全面普及,企业眼下的这些举动存在“过早消耗资源、提前陷入价格漩涡”的危险。
普及尚待年月 对于今年平板电视市场的提前启动,许多人指出,这标志着我国平板电视市场在经历了多年的孕育和积累后,将步入发展普及的快车道。对此,笔者认为,在这种早启动的背后,源于多方面因素的人为拉动,并非市场成熟后的自然走向。
国内企业急于出位,既要规避国内同行的同质化市场竞争,实现差异化突破,还要挑战外资企业在品牌、技术等方面的先天优势。近年来,包括tcl、海信、康佳等企业,在上游屏企业的专业化分工趋势推动下,迅速抢占了市场先机。但对于一个快速发展中的平板市场,快速变化让许多企业不能产生自满心理,必须要不断调整市场竞争策略,谋划早动便是计策之一。此外,包括索尼、康佳在内的诸多中外巨头借推新品之机巧妙拉开新年度市场竞争的大幕,通过与家电连锁合力展开平板电视的降价促销,都是希望透过新品在功能、外观、技术等方面的改进和创新,有力地传递出企业在平板领域的竞争力提升等信息,同时对于这一阶段的平板销量提升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