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电视再遇中国式困境 诱发提前洗牌

本属彩电销售淡季的八月,在今年的表现却不一般。先是在家电连锁厂商的共同推动下,国内平板市场再演降价大戏。随后,中外彩电企业又掀起了一场场的新品发布秀。一些国内上市企业更是借助半年报发布的利好契机,将市场竞争矛盾直指外资企业,欲掀起一场“中外企业的平板肉搏战”。

笔者以为,平板技术源自经济发达的欧美等地,在进入我国之后,尽管以其超薄、清晰等优势迅速抢占眼球,但在短期内,隐藏在领先技术背后的高价位、高档次,注定了其在中国市场不可能快速、全面普及,企业眼下的这些举动存在“过早消耗资源、提前陷入价格漩涡”的危险。

普及尚待年月

对于今年平板电视市场的提前启动,许多人指出,这标志着我国平板电视市场在经历了多年的孕育和积累后,将步入发展普及的快车道。对此,笔者认为,在这种早启动的背后,源于多方面因素的人为拉动,并非市场成熟后的自然走向。

国内企业急于出位,既要规避国内同行的同质化市场竞争,实现差异化突破,还要挑战外资企业在品牌、技术等方面的先天优势。近年来,包括tcl、海信、康佳等企业,在上游屏企业的专业化分工趋势推动下,迅速抢占了市场先机。但对于一个快速发展中的平板市场,快速变化让许多企业不能产生自满心理,必须要不断调整市场竞争策略,谋划早动便是计策之一。此外,包括索尼、康佳在内的诸多中外巨头借推新品之机巧妙拉开新年度市场竞争的大幕,通过与家电连锁合力展开平板电视的降价促销,都是希望透过新品在功能、外观、技术等方面的改进和创新,有力地传递出企业在平板领域的竞争力提升等信息,同时对于这一阶段的平板销量提升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实际上,近年来,尽管从上游屏到中游制造商以及下游的连锁商,对于平板电视的推广都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和资源,但受限于产品价格定位,与目前国内主流消费群体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等因素的限制,国内平板电视的推广普及多是“雷声大、雨点小”,除了少数一级城市的市场需求开始逐渐放量,其它市场还处于持币观望状态,市场培育、产业链完善、价格优化等市场投入的大幕才刚刚开启。

竞争不分伯仲

国内彩电企业似乎从来都不打没准备的战役,这一点在平板电视的竞争上表现尤其突出。特别是当面临来自索尼、飞利浦、松下、三星等跨国巨头时,我国企业表现出了久违的奋勇抵抗、积极应对气势。

正如之前康佳在其新品发布会上,将其产品直接与日韩两大品牌进行针锋相对比较,从而得出了“国内品牌的平板电视在性能、工艺、质量上毫不逊色外资品牌,但在价格上国内品牌要低许多”的结论。同样的故事又在随后的厦华“全能微晶”技术发布会上继续上演。这一具有厦华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被寄予我国彩电企业突围“红海”创造“蓝海”的希望,更打破了之前媒体对国内企业“核心技术缺乏、竞争趋弱”的担心,逐步构建起国产企业的“比较竞争优势体系”。

但是,众多跨国巨头并非等闲之辈。自索尼在全球公开宣称今后将实施液晶战略后,其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就开始上演加速度,抢先于众多国内企业推出了一系列新品。同样,在等离子上赚个盆满钵溢的松下、lg等企业,纷纷调高了对中国市场的预期,并充分利用自身在产品技术、工业设计,特别是品牌影响力等方面的诸多优势,欲与中国企业在平板电视上展开一场拉锯战。

可以预见,长期以来,我国不少消费群体对于外资品牌的技术认可度,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左右其选择平板这一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倾向。在这一点上,短期内国内企业将难以匹敌。

诱发提前洗牌

眼下平板市场竞争的激烈化程度,出乎众人意料之外。由于平板电视还处于萌芽期向发展期转型,无论是企业的产品研发、市场推广、资源投入都应处于爆发前的积累沉淀之中。以产品的发展周期和企业的成长规划来看,平板电视的发展远未到企业投入重兵、采取消耗未来资源为代价的市场博弈阶段。

眼下,国内企业的这些行为,必将遭遇过度消耗式竞争压力。表面上会对新品在发展初期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实现抢先布局,但目前国内企业的核心竞争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并确定下来,企业一旦提前将近年来储备下的资源,包括品牌、产业链、价格、资金等都投入进去,一方面必然会诱发平板电视领域的洗牌提前,另一方面,也会使少数企业在这种过度竞争中丧失优势、迷失方向。

在稳固了平板的长跑排位之后,家电大佬们开始腾出手来重整仍占据着市场8成以上销量份额的crt的发展,超薄短管和169宽屏正在成为crt发展的新方向。目前,康佳、创维、海信、tcl、长虹等主要国内整机企业均已进入超薄和宽屏crt市场,2006年上半年共有50余款型号销售,产销量与液晶电视接近,开始形成气候。

家电巨头康佳率先推出了520和529两大系列crt新品,全部是超薄短管和169宽屏。业内专家表示,crt

  • 平板电视再遇中国式困境 诱发提前洗牌已关闭评论
    A+
发布日期:2019年07月04日  所属分类: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