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在市场转型中的中国企业则试图在利润率和规模增长之间走平衡木。
顾蔚/文
有一个笑话可用来说明中美日三个国家的不同。一阵大风吹来,美国女孩第一个反应是捂住帽子不让它飞走;日本女孩双手紧紧按住裙子防止走光;而中国姑娘则一手捂帽子一手按裙子。
这个笑话其实也能用来解释三国企业风格的迥异。美国企业第一目标是盈利率;日本公司最看重市场份额;中国公司两个都想要。
索尼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夫在他名为《日本制造》一书中提到,日本公司认为,和利润率相比,市场份额是至高无上的。日本企业进入新市场时往往会通过大幅降价,以最快的速度占领市场。它们不惜牺牲短期利润,购买新设备,以提高公司长期竞争力。
日本企业的老总往往一干就是几十年,可以着眼长远。而美国高官3~5年换一拨人相当常见,没有人愿意为了下任而投资,牺牲自己任期里的业绩和奖金。何况美国企业三个月报一次盈利,管理层在投资者的压力之下,不得不把注意力集中在短期表现上。
处在市场转型中的中国企业则试图在利润率和规模增长之间走平衡木。一方面,中国企业传统上的经营理念接近日本公司:注重规模,不惜牺牲利润率。但随着部分企业走向海外上市,在国际投资者的压力之下,不得不把利润率当作头等大事来抓。
无奈的选择
在路透举办的“中国:全球消费者高峰会”上,不少中国企业都表示了这么一种矛盾的心态。
联想主席杨元庆就表示,联想追求的是有盈利保障的增长,但为了长远在激烈竞争的世界计算机市场有立足之地,联想不惜牺牲短期盈利,参与价格战。国美董事长黄光裕认为,两全其美是不可能的,短期内愿意放弃利润率,以求总利润的增长。“有了江山,就有了美人。否则江山打不下来,美人也就不会来。”
参与降价战,对中国一些企业来说是无奈的选择。在它们所属的行业内,各家产品雷同,价格成了唯一的竞争武器。里昂证券的中国研究部主管李慧建议投资者避开中国零售行业,特别是家电零售行业,因为它们的整合潮才刚刚开始,利润率相当低。她还指出,与先拿货,再付钱的家电零售商相比,给它们提供信用的供货商往往“更惨”。
最近一年,联想股价下跌15%,国美则因为成功收购永乐,上涨25%,同期恒生指数的涨幅为11.5%。
不靠价格竞争
与制造业与零售业相比,中国金融服务行业部分企业把利润率放到头等大事。“如果你不是上市公司,你没有必要在意利润率,”中国银行的行长助理朱民表示,“但一旦上市后,别人问你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利润率。”
企业需要市场份额,但更需要利润——这是ibm的大中国地区负责人周伟焜在中国经营10年多的体会。他表示,不少人认为中国市场潜力无穷,就算先亏损一段时间也无所谓,但他不这么看。
“每次有人跟我说,这笔业务是战略性的,我就知道言下之意是我们要赔钱,”他说,“暂时赔本可以,但下一个问题就是,我什么时候可以把钱赚回来?”
“我们竞争,但从来不靠价格竞争,而是靠与别人不同。”周伟焜补充说。在激烈竞争的中国,ibm凭借特色产品服务和价格自律,获得较其他地区高的财务回报。
中国目前各个行业发展不均衡,很难说究竟美国模式还是日本模式更适用中国国情。一个市场如果竞争太激烈,利润摊薄,新的投资不再进来,利润率就会反弹,国美先打下江山的想法不无道理。而中行注重利润率的观点则更代表了中国机构从盲目扩张走向务实的一面。
中国制造业过去20年在世界上奠定了自己的地位。未来则需要通过技术、品牌管理、销售等方面的创新,兼顾利润率和增长,实现可持续的发展。本文作者为路透社专栏撰稿人,e-mail:wei.gu@reuters.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