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被发现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但自从其被应用于显示技术以来,才焕发出巨大的活力。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的显像原理是利用液晶的物理特性来实现的。这一显像原理使液晶显示器具有精确还原图像、屏幕调节方便、显示画面不闪烁、低幅射等诸多优势,但同时也存在响应时间、可视角度、色彩表现力、亮度以及对比度等5大缺陷,一直是限制lcd普及的绊脚石。
随着液晶技术的发展,液晶性能和制造工艺有了质的飞跃,这些绊脚石一一被踢开:2005年,benq首发全球第一款灰阶4ms lcd显示器,而市场上8ms、12ms早已成为主流,宣告此前一直困扰的拖影、残影现象成为历史问题;在亮度和对比度方面,三星的12大魔技,可以实现对亮度、对比度、色彩、显示模式等一系列调节,aoc和飞利浦的六大随心技和“四大智能技术”也可以非常方便得进行此方面的调节;至于可视角度方面,攻尖的主要方向锁定在面板技术上,目前主要采用pva、ips、mva等广视角技术有着很明显的效果,水平和垂直方向都能获得接近170度的视角。
这一系列的技术突破,为lcd的进一步普及铺平了道路。但是静观市场,却发现crt却还是牢牢占据着显示器市场的半壁江山。为什么呢?
作为人机对话的工具,显示器最为重要的,当属其高质量的显示效果,给用户提供真实自然的视觉体验,尽管近几年来lcd在其他技术领域不断取得突破,但在图像还原力和色彩表现力方面却一直卡壳。尤其是随着液晶显示器应用领域的不断延伸,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字符、图片的简单显示,而更多地是应用于电影、游戏等多媒体娱乐,对于图像的色彩还原和层次表现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无疑,lcd在这一方面还需要提高。
色彩江湖,谁领风骚?
色彩表现力,理论上可以理解为色彩显示的数目,直观的感受便是画面色彩层次的实际表现。一般lcd大概只能达到18位色阶,而crt则多在24位色阶以上,所以很多用户会感觉crt显示器的色彩比较逼真。lcd的色彩表现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面板性能,但在目前面板技术还无助于解决lcd的这一“硬伤”的情况下,各大lcd生产厂纷纷推出了自己独家的色彩增强技术,以应对消费者的需求。目前最受推崇的,当属ic芯片技术。
2004年,lg率先在业界发布了“复真芯片”,这是世界上第一片以画质保真还原为目的的图像处理芯片。通过非线性的轴向灰度色彩智能修正,提供在肤色、自然、运动和色彩增强等不同模式下的最佳彩色图像,同时它还能对图像信号进行局部的颜色控制,使明亮区域变得更亮、黑暗区域变得更暗,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图像细节。“复真芯片”的推出在lcd历史上无疑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也由此吹响了lcd向色彩显示技术壁垒宣战的号角。
此后三星和飞利浦等诸多重量级厂商也纷纷跟进。三星的“魔彩”技术应用了ase和ace芯片,通过两者来增强图像的颜色和色彩饱和度,使图像更加真实自然;飞利浦的芯片技术则是通过对图像的亮度、锐度、对比度、色彩增强等加以调整,从而提高画面的显示效果。此外,benq也推出了senseye显实影像技术,这一技术最大的特点,是利用对比度增强、色彩处理、锐利度增强这三种更先进、更专业的影像处理引擎,主动和实时地分析图像信号,针对图像对比度、色彩、锐利度等方面进行处理,让液晶显示器显示出来的图像色彩变得更加生动、鲜艳和逼真,图片变得更加清晰锐利,能够真实并毫无遗漏地展现图像亮部和暗部细节,并修正在图像边缘出现的锯齿现象。
今年7月,国内it业巨头长城集团显示器事业部发布了其最新的“色彩引擎”技术,它是对tv(对色彩显示要求最高)色彩增强技术的进一步延伸。与其他显示技术有本质区别的是,这一技术并非简单的芯片升级,而是一个完整的图像处理解决方案。它并不只是单纯地将输入信号等比例得全部予以增强,从而达到增亮的效果,而是将输入信号通过专门的运算控制芯片和与之配套的电路进行主动适时地分析,再全部加以细分处理,同时并能对各种颜色信号独立进行调节,对原来会被默认为同一种色阶的色彩再进行细化运算,使其信号显示更加精确,达到对颜色的智能控制。经过该技术重新运算输出的信号范围要远远大于原来的范围,可以实现局部画面增艳调整、对比度和亮度的自动适应性增强调节、整体增艳调节、色彩增强校正等效果,使显示画面得到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