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仪器行业协会徐春龄:促企业交流

2005年2月28日中国电子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秘书长、高级工程师徐春龄出席了慧聪网电子采购会并致辞。针对行业的几个热点,编者采访了徐秘书长,以下为本次采访实录:

  编辑:徐秘书长,您好!2004年无疑是整个电子仪器行业发展的利好年,而且随着时间推进到2005年,国内外普遍看好我国的仪器市场。请问,您怎样看我国的仪器行业,在现有的市场情况下国内企业在竞争中面临的问题?

  徐秘书长:我国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电子仪器的国内市场正处在高速的发展时期。但在这种发展形势下,我国国内仪器企业的研发、生产实力却并不令人满意。在2003年,我国仪器进口值达九十亿美元,国内销售额和国际进口额相比数量很小,大概只有六十亿人民币左右,国内产品比值大概只占百分之十几。

  在庞大的市场环境下,国内产品的缺陷更加明显。其中产品结构、档次不合理尤为突出。首先,产品的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覆盖面不全,比如未来几年市场普遍看好的数字电视测量仪器、移动通讯测量仪器产能基本空白,完全被国外产品占领。其次产品档次不合理,由于在行业发展之初,我国一直走中低档开发、生产路线,国内企业基本都停留在中低档产品的竞争中,但这种现状要实现行业的良性发展是不行的。

  例如我国集成电路测试仪,应用面非常大,但市场基本被国外产品占领。原来国内也有几家集成电路测试仪生产企业,由于产品竞争力弱大部分被淘汰。现在只剩下一家——北京自动测试研究所。但定位也是在中低档,高档产品还没上去。所以仪器行业总体形势还是国内占有的比例低,产品的结构、档次要做上去。

  编辑:将国产仪器的结构和档次搞上去是提升我国仪器竞争力的根本,那么要做到这些国内企业面临的困难主要是什么?

  徐秘书长:首先是投入,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但是仪器行业有自身的特点,那就是多品种、小批量。而且仪器的开发难度很高。我个人认为搞仪器不比搞计算机容易,需要综合高技术。而且计算机技术就是仪器技术需要开发的一部分。在仪器的开发中,生产线、厂房的投入与仪器购买成本大致相当。由于形不成大批量、规模效应而且研究开发成本高昂,近几年我国的仪器投入不多。

  除了加大投入外,思想观念也需要改变,不能在21世纪还停留在搞中低档的观念上。否则只能被人压着走。高档仪器的竞争力强,利润很高,但由于我国产品结构的不合理,只能在中低档产品中竞争,利润很薄。只有高档搞出了,才能得到充足的利润资金,才能进一步研究和生产。

  外国讲究投资占销售额的百分之十,例如安捷伦的科研投资就占销售额的百分之十到二十。把产品结构、档次比例调整好了才能有实力,只有思想观念转变过来才能有长远的发展,否则即便是投资也是在进行中低档的重复,永远也形成不了良性循环。

  仪器产业不仅是常规产业也是战略性产业,几乎没有一个行业与电子仪器无关,尤其是一个国家的国防,雷达、导弹发射没有仪器不能工作,国防发射,所谓上天入地,仪器的作用无所不在。我们总提到一个国家、实验室的条件好,这种条件好指的就是相应的仪器设备条件。

  但国外产品价格高且进口受到限制。如果面临战争,信息化时代如果没有仪器相配根本无法取胜。而且如果引进的产品中被装有病毒,极易造成整个军事系统的瘫痪。所以根本的还是将自身实力发展上去。随着我国生产能力与需求差距的日益明显,仪器产业的重要性逐渐被领导部门重视。信息产业部提出要关心基础产业的发展,要制定相关的政策。

  编辑:面对我国仪器行业得现实情况,中国电子仪器行业协会的工作核心是什么,2005年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徐秘书长:中国电子仪器行业协会去年工作的核心是如何切实提高行业、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所以协会去年所有工作包括举办展览会、研讨会、促进各方交流,出版刊物等等都是围绕着提高行业企业的知名度开展的。如果一个行业、企业没有被外界认识就没有发展。应用企业认识你了,才有可能跟你合作;政府认识你了,才会考虑给你支持。但我们过去的影响力,知名度确实比较弱。

  2005年,我们将继续扩大企业、行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争取促成国内企业与国外行业的有效交流,加强国外对中国仪器的认识,帮助国内企业获得更多的支持和交往机会。同时争取将外界的主动交流要求变为投资洽谈合作机会,从而引进资金、引入人才、获得更多的资金和支持。

  • 中国电子仪器行业协会徐春龄:促企业交流已关闭评论
    A+
发布日期:2019年07月04日  所属分类:新闻动态